雌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是否有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40112/4325486.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人才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近年来,林业科研体系随着国家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变,科研试验基地逐渐向区域位置便利、经费管理体制灵活的省级单位转移,基层林业试验基地协助承担的项目逐渐减少,科研经费锐减,各项事业受到冲击,人才的发展也陷入困局,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以本站点为例,进行分析。
一、存在困境
(一)人才观念落后,科研人才流失严重。
在某些事业单位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还未被完全接受,未能充分给骨干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工作条件,对科技骨干人员只重视使用、不重视培养,使得招进来的优秀人才却留不住,出现人才流失严重现象。本站点年以来先后共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到岗后基本上都是被抽到局机关开展行政管理工作,致使科研能力得不到应有发挥。截至目前,已有2名研究生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调离到大城市工作。
(二)没有建立“传帮带”体系,青年人才得不到发展。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成果产出慢,林业科技成果的获得需要多代人努力。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科研项目由原指令性计划变为自主选择,加上体制改革等历史原因,很多基层科研单位近十年没有招募新职工,人才培养出现断层。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科研技术“传帮带”体系,新进青年人才发展困难。本站点共有科研技术人员15人,45岁以上4人,30-40岁9人,30岁以下2人,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40岁以下人员基本上都是近几年从其他单位调入或考录,没有参加过早期大课题组的经历,那些有科研经验的老同志往往是“各干各的”。没有老同志进行“传帮带”,青年人才项目申报很难获得立项。青年人才引入后多被局机关委抽调从事管理岗位工作,无法专职从事科学研究,使得个人无法提升科研技能。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人才晋升难度大。
基层林业科研单位存在这样的现象:工龄长的老职工即使没有工作成效,依然占据着重要岗位,使得青年科技人才缺少应有的晋升机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一般是初级多、中级少,高级更少,以前大家的学历都不算很高,这样的岗位设置基本能和专业技能相匹配。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新进人员本科学历起步,甚至是硕士、博士研究生,2-5年基本上都能获得中级职称,但由于中级、高级的岗位职数少,取得职称后也不一定能聘到相应的职级。本站点现取得中级以上职称11人,然而中级以上岗位只有6个,还有5人因岗位指标问题无法享受相应的待遇。受岗位设置的限制,人才难以晋升,严重打击了基层单位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基层林业科研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议基层林业主管部门通过构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就业环境,打造基层专业人才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平台,稳定现有人才,吸引更多新进人才,以此壮大基层林业科研单位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加大培养力度,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提高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完善基层林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目标任务落实的考核,转变单位工作作风,激发基层林业科研单位创新活力。建立有效的“传帮带”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按照一对一、一对多“以老带新”的帮扶机制,明确帮教内容、帮教措施、帮教要求,切实做到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传经验,促进青年人才科研能力的成长。积极探索对基层林业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早期进行扶持的有效路径,通过“成长导师制”等方式,由上级林业科研院所高水平专家进行指导和帮扶,拓宽基层林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持续优化基层科研单位科研环境,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本地、自治区相关项目的实施,依托林业项目建设,以干带训,提高基层人才申报项目、实施项目能力。同时要优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建议上级管理部门多到基层调研,结合当前人才选用素质的提高,与时俱进地加大中级、高级专业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几率,让基层人才享受应有的职称待遇。凡是获得林业高级职称的,不应受到岗位限制,全部给予聘任,以此留住高级人才。探索打破干部选人用人身份“壁垒”的通道,扩大事业编制干部选拔任用空间,让长期奉献在基层林业科研单位的人才干有希望、奉献有盼头。
原标题:《科界传声丨基层林业科研单位人才发展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