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区荣耀中国卫星科技领域的一座丰碑 [复制链接]

1#

中国卫星科技领域的一座丰碑

——访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世丰

潘世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太空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与文化软实力研究室主任、深圳市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联席会长、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随着太空空间探索的逐步深入,卫星互联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外行业巨头纷纷就卫星互联网展开部署,一方面抢得卫星互联网产业先机,另一方面抢占日益稀缺的卫星空间轨位和频谱资源。其中,以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Starlink(星链)为代表,已经先后八批次将颗卫星送入低轨地道运行。此外,Oneweb、Google、Facebook、亚马逊、波音、空客、三星等公司都在积极推进各自的“造星”计划,一场围绕太空资源争夺战正在悄然展开。一时间,低轨卫星星空璀璨。而国内低轨卫星星座计划目前主要包括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和行云工程、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工程等,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面对当前现状,今年4月,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被首次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这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之后,各地迅速出台了支持卫星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各路资本也蠢蠢欲动,纷纷将目光瞄向卫星互联网相关产业。业界认为,年是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元年,卫星科技产业将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以梦为马执着追梦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含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接收、卫星运营及服务四大环节。中国企业在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重点环节已经初步形成有效布局,其中,除了央企、国企外,也有一部分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民营企业已经介入到卫星互联网产业之中,发挥着民营资本的力量。在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中,具有卫星科技完整产业链的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早在年就完成了卫星科技产业链四大环节的顶层设计,4年来,正以矫健的姿态昂首阔步向卫星科技产业大步迈进,而这样的气魄跟公司总裁潘世丰的眼光和理念是分不开的。

潘世丰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太空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一带一路”与文化软实力研究室主任、深圳市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联席会长、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在年的时候,他就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跟国外的一些知名公司合作,主要经营水下仪器、红外探测仪器等业务。在长期的经营当中,他发现中国的卫星发射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卫星科技应用方面跟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里面的核心城市,深圳一定要在卫星科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他决定要做一件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大事业。

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潘世丰在此后的时间里一直在默默地准备着,他认为要实现这样一个远大的梦想,光有雄心壮志、满腔热血是不够的,除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以外,还必须找到一批顶尖的卫星科技人才来做这样一个宏伟的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认识了很多航空航天方面的专家学者,其中不乏参加过钱学森“两弹一星”、天拓二号卫星等国家卫星工程的顶尖人才,也有各科研院校在卫星科技领域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和科研人员,他们都很认同潘世丰的想法,认为卫星科技产业前景非常光明,特别是国家已经出台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卫星科技产业中。年,以潘世丰为首的几位有情怀有梦想的股东带领一批长期从事航天、航空领域的专家、院士团队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在深圳成立了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安国通的成立,正式拉开了潘世丰团队卫星科技产业的序幕,他们要借助国家在航空航天行业的战略规划和深圳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势,打造一家以卫星科技研发、运营、应用和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中最核心的是在深圳建设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依托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整合卫星科技产业链各方资源,致力打造一个以产业聚集、研发创新、综合配套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卫星科技产业集群,将卫星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海洋、国土、林业、农业、交通、气象、环保等诸多领域,服务于社会。公司成立之初就瞄准到深圳目前比较薄弱的卫星科技产业,志在打造深圳卫星科技产业高地,推动卫星数据资源产业化、商业化发展,从而为深圳经济实现高附加值跨越式发展,成为拉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潜龙出水一飞冲天

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滨路南侧,紧邻前海自贸区核心区域。南面与南山公园接壤,东侧米处为荔林地铁站,拥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亿元人民币,将打造一座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国际交流合作、卫星科技产业孵化和卫星科技人才引进的现代化国际化“航天城”。

这座美轮美奂的“航天城”借鉴了火箭和发射塔的造型,塑造极具科技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建筑群整体形态,寓意“一飞冲天,中国梦”,完美地展现了深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恢弘格局,充分地诠释了中安国通的发展理念和中安国通人对卫星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航天城”中,中安国通拟打造卫星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航天科技教育中心、航天科技创新人才中心共三个中心。其中卫星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包含科技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空间大数据中心;航天科技教育中心包含航空航天科技馆、卫星科技培训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卫星制造中心;航天科技创新人才中心包含专家院士工作站、人才公寓、幼儿园、社区服务设施等。

中安国通还准备发射15颗低轨卫星,完成空间组网,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空中星座网。保障覆盖范围内的卫星数据实现高频次更新。同时在深圳、粤东、粤西共建设三套卫星接收系统地球接收站,完成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形成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除此之外,中安国通还将进行产业链延伸,首先是把握世界卫星科技前沿发展动向,加速孵化、培育卫星科技产业具有原创能力的优质创业企业,建设开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打通卫星科技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高质量的特色卫星科技产业集群,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卫星科技企业;第二是积极与全球卫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卫星科技产业优秀企业等联合打造卫星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和卫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三是引进国内外卫星科技高端人才,吸引全球优秀卫星科技企业入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推动深圳卫星科技产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第四是开展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和培训,为青少年免费提供航空航天科普,打造航空航天科技馆,为市民提供了解航空航天知识和最前沿的航空航天科技技术应用的平台。

中安国通坚持“要素集聚+空间集聚”双核驱动以及“一核多中心”错位发展格局,以低轨卫星+室内外无缝定位为突破口,聚焦无线射频信号、视觉、音频和惯性传感器等多种定位源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开发,研发了拥有室内北斗之称的音频定位技术芯片和定位微基站,开发了低成本、高精度、高可用的室内外无缝定位解决方案和海警舰船定位系统等多个应用方案,从海洋建设到城市管理,从防灾减灾到物联网、互联网,从人工智能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等,中安国通的卫星科技产业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枕戈待旦舞长缨,潜龙出水跃苍天。依托卫星科技产业在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国家新基建和深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产业政策引领下,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作为技术承载度高、资源消耗低、附加值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程度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可大大增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发展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和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及研发能力,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增值,并创造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建成以后将实现千亿级的营业收入,贡献百亿级的税收,成为深圳的一张科技名片。

筑巢引凤共筑辉煌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安国通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成功吸引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锐志、天拓二号卫星主任设计师项军华、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专家委员会龚万骢等十几个专家团队,并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几十所国内知名院校,以及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市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北京中讯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航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行业领军单位签订合作或意向合作协议,并计划引进名卫星和航空航天方面的专家、院士,以及高科技人才,为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为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绽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短短4年时间里,中安国通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顶层设计,管理团队、技术团队、资金团队、基建团队已紧张有序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之中,示范区美好的前景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看好。一大批知名院校专家团队纷纷表达进行深度合作和大力提供产业支持意愿。年5月28日,由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中安国通卫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及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对中安国通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其中,具有深圳官方背景的深港产学研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安国通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他们有理想、有情怀、有目标、有计划,而且执行力非常强,深港产学研基地很愿意借助自身在产、学、研、资等方面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支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深港澳校友会原会长、歼十副总师苏隆清教授也表达了欣喜之情,作为一名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肯定了中安国通的卫星科技产业将大有作为,并希望中安国通勇挑重担,扎扎实实,一步步在深圳将卫星科技产业做强做大;深圳市虚拟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促进会卢顺翔会长更是充分肯定了中安国通的卫星科技产业是在为深圳“双区驱动”建设做贡献,而且是发挥了一个局部细分领域的主要作用。他们愿意整合促进会里面几十家全国知名大学深圳研究院资源,将卫星科技产业相关科技成果与中安国通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对接,让科技成果进行转移转化,从而促进深圳卫星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大家都确信,中安国通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卫星科学技术产业的创新引擎、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突破的核心驱动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安国通紧跟国家战略,顺应深圳“双区驱动”发展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势,以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卫星科技情怀,瞄准航空航天尖端科技,大力发展卫星科技产业,致力打造一个集科技研发、办公运营、孵化加速器、公共平台、酒店会议配套等于一体的卫星科技产业综合体。他们以梦为马,执着追梦,紧紧把握住卫星科技前沿发展的动向,将卫星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个高质量和有特色的卫星科技产业集群,为国家战略的需求和重大科技的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撑,打造一个高科技造福于人类社会发展事业的共同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卫星科技领域的一座丰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