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北隆化茅荆坝国有林场70年绿色发 [复制链接]

1#

茅荆坝坝底林区河谷秋色

隆化县茅荆坝国有林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建于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国有林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完整多样,是京津地区重要的天然绿色屏障,是滦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70年来,茅荆坝林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兴林、增绿、富场为目标,艰苦创业,造管并举,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3.8万亩残次天然林增加到现在的30.3万亩优质林,森林蓄积量也由建场初的1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此提高到92.6%,打造了承德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隆化样板”,并由此获得了“全国十佳林场”和“中国最美森林”等荣誉称号。

艰苦创业实现荒山由坝黄到岭绿

说起茅荆坝林场历史发展变化,退休职工许贵义感触最深:“建场初期,生产、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林区所在地偏僻荒芜,黄土处处裸露,我们肩扛行李、背驮炊具,沿着羊肠小道就上了山,自己动手用茅草在山顶搭起窝棚,吃住全都在里面,啃窝头,就咸菜,喝冰水,每天还要步行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奔赴山场开山造林。当时也没有运输工具,我们就用头顶、用手提、用肩担、用背驮等笨重方法带着工具和树苗上山打坑造林,吃不饱、喝不好、穿不暖、无医药,可人们都不惜力气,时间长了,很多职工患上风湿病与胃病,但是我们以‘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服输的干劲坚持了下来,把黄土坝变成了绿满岭”。

林场建于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国有林场,它始终秉承“育林为主、生态优先、科学经营、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荒山荒岭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疏林补植、针阔混交等生态建设活动,并不断掀起轰轰烈烈的“国土绿化造福人民”生态建设高潮,将造林增绿逐渐推向深入。在一代代务林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下,换来了28万亩的满岭翠绿山地林海,有林地面积一下子由建场初期的3.8万亩残次天然林增加到现在的30.3万亩优质林,森林蓄积量由建场初的1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2.6%。

“科教引领、增强后劲”。这是林场历届领导班子一直坚持遵循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近几年,林场先后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师大、承德职业学院等单位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开展了华北次生林两维分类经营技术研究,成功培育出针阔混交林5万亩、带状混交林1万亩,这些林子已成为冀北山地的一大典型特色林。成功引种栽植的黄菠萝、紫椴等珍贵树种1万亩,长势良好,极大地改善了林场的林分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引进林业科研新项目5个,推广科技营林8万亩,建设科技型苗圃亩,合作造林、合作建圃余亩,大大改善了营林结构,增强了林场发展后劲,保证了优质森林资源。

茅荆坝林场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在七家林区黄旗道至荒地梁底营造的万亩人工油松林郁郁葱葱绿满岭坡

造管并举实现管理由传统向创新

“以前植树造林及后期管护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和原始方式,费时费力还效率低下,森林质量和成活率不好保证,现在我们改变了以前的作业方式,全面采用了创新的复合经营方式,提升了造林质量,节省了管护成本,效果非常好”,现任场长于志海介绍说。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年以来,林场立足林业长远发展,着力推进林业技术改革,淘汰传统落后的老套路,采用创新林业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了林场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活力。特别是年,林场决定改进自育自种苗木的传统方式,大胆采用创新的“三年买成苗”的机制模式,把造林任务分解到营林区,营林区担保后承包给造林承包人并负责监管。同时,与承包人签订造林承包合同,整地、栽植、管护等整个造林环节均由承包人负责,3年后由林场将按照存活苗木株数给付,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于85%的要重造、补造,费用由承包人负担。这个创举调动了各营林区和承包人造林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人人参与造林护林的浓厚氛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由以前的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效果非常明显。年,林场引进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推行伐劣、间次、留优的新技术,打造了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模式,共培育出优质大径级材和转化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2万亩;打造全新流域经营模式,使流域经营面积扩大到5万亩,域内林木质量得到大幅普遍提升;借鉴“百万大苗上山工程”造林技术经验,综合采用林空造林、见缝插针、锁边造林、就地移植等灵活方式栽植,山地绿化大苗存量达到50余万株。同时,加强以油松、云杉、黄菠萝、蒙古栎、紫椴等珍贵乡土树种为主的苗木资源贮备,保证了乡土树种的安全。

精心管护保障每一棵林木健康成长。林场创新管理方式,将林区划成12个区域,把全部干部职工按照面积大小、林木类型编入每一个区域,选出区域负责人,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保证每一株苗、每一棵树、每一片林都有人看护,保障森林全面健康快速生长。在此基础上,该场还推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防火基础建设,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力度。年,场里投资50万元,在全县率先建起防火远程视频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将15个探头安装在海拔区域最高的山顶上,做到了同时对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森林实时精准监控、科技防控,有效防护森林资源安全,并创造了建场以来连续7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骄人业绩。另外,重点在林区关键路口、关键部位增设风电互补高清摄像头和有线供电摄像头20个,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林区路况,严防林区林木和大苗被盗伐盗挖。

茅荆坝老局子林区实施精细化管理油松林长势良好

生态成果实现物种由单一到多样

“以前生态系统类型非常单一,野生物种稀少奇缺,经过这70年的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好了,生态质量改善了,几近完整的生态系统也逐步建立起来,林场已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乐园,这里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有30多种、濒危野生植物有20多种,生态成果实现了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发展”,在林场工作了30年的老职工郑宝会说。

“保护优先,打造‘国’字品牌”。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林场依照“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育并举”的原则,将全场科学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品林四大经营板块,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经营方式,彻底完成了“木头经济”向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转型升级,森林资源得以进一步巩固管护。

建立公顷以茅荆坝为主体区域、以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基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区内实行封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改善,生态成果更为详实。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现分布各种植物种,大型真菌78种,脊椎动物种,昆虫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豹、黑鹳、金雕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凤头蜂鹰等31种,其他保护鸟类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42.8%,国家级野生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二叶舌唇兰、斑叶兰、绶草、大花杓兰等20多种,还伴有大量的野猪、绿头鸭、鸳鸯、狍子、豹等珍稀动物。

在茅荆坝林场林内觅食的国家一级野生动物黑鹳

日前,在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区域碑梁林区发现的多亩天然华北落叶松群落,其间伴生有天然云杉、桦树、柞树、五角枫等大量野生树种,林冠下生长有毛榛、刚毛忍冬、六道木、绣线菊、唐松草、升麻等天然植物,为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天然落叶松原始森林群,林龄大约在年以上,具备原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科普参考价值。年建起的0亩的核桃楸林,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变化,已经成为林场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这里不但有丰富的森林物种,还是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基因库,其稀有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其成为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值。(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承德市母亲河武烈河发源地

发展生态旅游让茅荆坝三方受益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