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晚茬为何肠炎会多发南方高位池晚造虾养殖 [复制链接]

1#
彭洋医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704266345646313&wfr=spider&for=pc

图湛江海大

一、肠炎原因

肠炎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一般而言,肠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近年来爆发性虾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认为会引起对虾肠炎。当这些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引发肠炎。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肠道有益菌群,彼此竞争、抑制,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众多一线高手验证,从放苗开始即拌喂活菌制剂,对虾肠道更健康,发病几率更小。

2、藻*素

据一线观察,池塘出现有害藻相后,虾子发生肠炎是大概率事件。实际上,在养殖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害藻是较为常见的,但当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绝对优势后,因絮凝成团或黏附饲料上被虾子摄食或有害藻衰亡释放藻*素到水体中,才会导致对虾中*诱发肠炎。一般而言,高盐度的土塘、高位池常见甲藻,低盐度土塘常见蓝藻爆发,容易引发肠炎。

中晚茬为何肠炎多发?

①气候:中晚造养殖,一般时间在5~11月。这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多,容易引起不良藻相(如甲藻、蓝藻),倒藻应激、弧菌滋生等问题,肠炎更易发生。

②水源:5~11月多雨,河水带入大量有机质,加上养殖污水排放,外海水源条件较差,病菌滋生、有害藻横行。抽水入塘,感染风险大。

③投喂:中晚茬虾水温高,摄食快。养户大多本着“吃完就加”的原则,持续不断加料,加料量少则五斤,多则十多斤。长期饱食,不仅肝胰脏遭受重荷,肠道亦会拉伸变形,蠕动能力变弱;肠道粘膜损伤,发炎。

二、肠炎症状

表观症状

发生肠炎时,对虾的消化道呈现红色,胃部最明显,肠道后部也变红或肿胀,后盲囊混浊。

进一步恶化时,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活力差、慢料、生长缓慢。

严重时,肠道内无食物,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道韧性变差,易断,虾子少量偷死。

微观镜检

正常情况下肠道上的色素细胞是呈点状,扩散较少,当虾子应激较大或者肠道发生炎症时色素细胞扩散呈雪花状;当比较严重时色素细胞与炎症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氧自由基反应而呈现红色。

根据对虾这一生理机制,我们对大量肠道镜检并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初步界定了肠道健康参考标准,如下图。在排除溶氧、有害藻相、应激等环境条件影响后,发现大多数慢料对虾,基本确定为肠炎所致。肠道镜检属于异常肠道或严重异常肠道,出现扩散、发红等情况。

三、肠炎带来的养殖问题

长速慢、体质弱

发生肠炎后,肠道对饲料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虾子营养不良,出现瘦身、脱壳困难、长速慢;时间一长,体质与抗病力随之大幅度下降,出现损耗偷死或其他病害;

快速败坏水质

饲料经胃部磨碎,肝胰脏消化后,需要进一步在肠道消化、吸收。虾子肠炎后,肠道消化吸收利用少,大量需要进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直接排出水中,难以集污排出,水中快速恶化。

四、肠炎发病情况

现阶段正是南方高位池晚造虾养殖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养殖户已经投苗40-60天,规格主要集中在头—头每斤。但我们走访养殖户发现,湛江乐民、企水、北和等高位池养殖重镇约有八成左右的养殖户不同程度地存在肠炎慢料的现象。

我们对这些池塘虾子进行肠道镜检,发现大多数出现肠炎慢料虾子,肠道色素显著扩散、模糊,甚至发红。从收集到的25口塘情况来看,除了4口塘正常吃料外(标*色),其余塘出现慢料、白便或偷死等问题,与之对应的是肠道色素扩散、发红。

五、预防方案关键点及处理案例

预防方案关键点

1、缓加料、多喂菌

天气好时,平稳加料,并定期以虾多宝发酵料代替投喂一餐,减轻虾子消化负担;天气差时,减料或停料,避免饲料污染。坚持拌喂虾多宝这一类菌种多样化的复合菌种,有利于打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抗病力。

2、少应激、多修复

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一方面尽量避免应激,比如水温变化、倒藻等。定期施用泡菌和钙镁佳,稳水水质。另一方面需要持续修复,坚持拌喂维生素、多糖等产品。

3、勤排污、多换水

环境极大影响致病因子发展和对虾体质。养殖中后期需勤排污,每天8-10次,配合换水和补菌,改善水质环境。环境改善不仅能降低肠炎发生率,也利于肠炎的恢复。

弧菌超标,引发肠炎

你可以这样处理

对虾摄食到黏附弧菌的颗粒物质,如残饵、粪便、有机碎屑等,进入消化道后肝胰脏和肠道都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当肝胰脏严重感染、弧菌数超标时,容易出现肝胰脏萎缩、偷死等现象;而当肠道受感染时,则表现为肠炎,导致虾子慢料,肠道断节、拖便、前后盲囊浑浊等症状,偷死反而较少。若病情恶化,继发感染后才出现较多偷死。

弧菌超标引起的肠炎,在处理操作上,以水体消*补菌、肠道微生物补充两大措施为主,适情况辅以肠道修复和水质、底质改善,一般见效较快。

案例1:放苗18天就出现慢料

湛江遂溪温老板的一口池塘2.5亩,9月1日放苗万。放苗18天时出现慢料,观察水体颗粒较多,检测水体弧菌显示弧菌超标严重,绿菌占有三分一的比例,镜检肠道色素体,发现色素体已经扩散,呈现出红色丝状,虾子表现出肠道病变状态。

处理方案

消*:9月22日早上8点水卫士2包每亩全池均匀抛洒。

补菌:2小时后排水30公分,加水,6小时后每亩克倍生源,益水光合素1瓶2亩和虾多宝发酵液15斤每亩泼洒。晚上抛投粒粒氧2包一亩增氧。

内服:控料1个小时,用虾多宝1:3干拌饲料,连续投喂3天。以后,每天按照这个比例,虾多宝干拌饲料1次。

处理效果

弧菌数量减少,绿菌比例大幅下降(平板稀释样本10倍培养)。镜检对虾色素体呈好转趋势,虾子消化道轮廓清晰。9月25日,对虾吃料由9月21日的25斤每餐上升到40斤每餐。

案例2:发生肠炎,每餐80斤减料至40斤

湛江遂溪乐民*老板,一口3亩池塘,一般保持5亩水体,放苗40天,万苗,吃料已到80斤每餐,发生肠炎以来,减料至40斤每餐,两小时还吃不完。检测到弧菌超标,肠道色素弥散较严重,虾子在池边游塘,放在桶里观察肝脏有些萎缩,料台黏滑难提。

处理方案

消*:早上8点用水卫士10包均匀抛洒,全开氧机搅匀。

补菌:两小时后换水30公分,下午2点下3瓶益水光合素和倍生源克。

调整水色:下黑精灵1包。

调理肠道:使用虾多宝与饲料1比4干拌投料,每天2餐。

处理效果

虾子不见在池边游塘,水质清爽。

弧菌数量下降。

虾子肠道变粗,肠道色素体有所恢复。投喂量从处理前40斤两个小时吃不完,到处理后40斤饲料加10斤虾多宝,提前15分钟吃完,有加料的空间。

投喂过量或饲料不适口

引发肠炎

对虾消化道短直,容量有限。大量摄食或饲料不适口会出现肠胃扩张,肠道收缩乏力,严重影响消化吸收,肠道容易机械损伤。同时,肝胰脏作为对虾消化、贮存、免疫和解*器官,消化负荷过大引起免疫力下降,对虾肠道更易遭受弧菌感染攻击。

投喂过量引发肠炎,需要保持投喂量或适当减料,并对肝胰脏和肠道进行调理预防,以中草药和微生物制剂为佳。

案例1:虾子前盲囊发炎模糊,后盲囊断截

珠海莲溪基地13#土塘,淡水养殖,放苗密度5万/亩,虾子头左右。9月24号观察发现大部分虾子前盲囊发炎模糊,后盲囊断截。肝胰脏边缘不清晰,体表色素斑点多,镜检发现虾子肠道色素扩散,判断虾子消化系统处于病变前期。分析可能投喂过多造成消化腺负荷过大,以及底质弧菌增多感染导致。

处理方案

壮虾免疫:使用虾多多+虾多宝干拌(比例2:1)投喂。

护肝健肠:9月24号上午使用蚌*灵散1包/亩,浸泡2小时后泼洒。

消*补菌:9月24号下午、9月25号上午分别使用水卫士1包/2亩进行消*,25号下午使用倍生源1包/2亩进行补菌。

处理效果

处理两天后,虾子前盲囊发炎症状好转,后盲囊断截比例减少,肝胰脏轮廓清晰,体色透亮。肠道色素弥散程度减少。虾子加料快,吃料量从24号10斤/餐,加量到26号15斤/餐,1小时吃完。

案例2:连续半个多月加不上料

海南东方八所镇张老板,高位4口,平均3亩/口,.6.30-.7.15陆续开始投苗,50万/口。张老板对于饲料质量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