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
中国人的世界观,都在园林里
中国风景园林史是一部博大而深邃的史书
只有真正深入系统地研究这部史书
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认识中国的土地
为现代和未来建立起一个
具有弹性和可持续性的
生态环境支撑系统
协调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同时将这一系统
转变为具有人文精神的诗意的风景
6月12日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
做客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
他带我们以不同的视角
认识中国的园林和园林文化
一起来看精彩视频吧!
简介
王向荣教授
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指导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园林》主编等。
中国古典园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是人们心中理想天堂的投射
建造园林
就是在大地上实现人们的梦想
世界各国的园林各有不同
中国的园林有怎样的特色?
苏州园林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
中国文人园林的最高成就
王向荣以他喜爱的耦园为例
带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妙
耦园原名涉园
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寓意园主人向往的隐逸、宁静的生活
后被沈氏夫妇改名耦园
代表两人双双归隐,躬耕田园的愿景
王向荣说
中国人都是景面文心、以物托志的
其中的一个方式
就是通过园林中的题咏来表达
△图为耦园照片
中国园林的另一特点是宅园一体
把中心留给山水
所有的设计都是
依照自然之理,得到自然之趣
整个园林就像一幅山水画
虽然园林的空间是有限的
但通过造园人的巧妙设计
让人看不到尽头
所以,在园林中漫步时
会觉得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的
眼前的一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生活的况味
都寄托在了大自然的山水之中
△图为耦园照片
中国人以营建园林的方式营建城市
王向荣带观众将视线跳出围墙外
抬高到耦园上方的数百米高空
此时会发现耦园三面都是环水的
将视线继续抬高到
耦园上方数公里的高空
会发现
苏州跟周围的山水发生着紧密的联系
苏州西边连绵的山丘
挡住了太湖水泛滥的可能
人们将水引入
保证生活所需
苏州由此成为了一个水街城市
△图为苏州城市俯瞰
这是中国城市的一个缩影
杭州也是如此
杭州西湖不仅保证了在暴雨时
山上的来水不至于把城市淹没
也为周围农田提供了灌溉的水源
更是早期杭州市民的饮用水来源
可以说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
千百年来
包括苏轼、白居易等在内
人们不断疏浚和管理西湖
将挖出的淤泥堆成堤岛
在其上修桥、种植草木……
天长日久
西湖变成为了今天的美丽风景
△图为西湖——三潭印月
放眼中国大地
太湖平原、都江堰、河套平原……
每个地区的水网
都是人们经过数千年的梳理
最终建设成
能够发展农业、养育民众的
风景如画的宜居城市
王向荣说
中国人是以营建园林的方式营建城市的,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大的园林,因为这是中国人的理想——如诗如画,山水相依。
△图为杭州城市俯瞰
把城市变成美丽的风景
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在园林之中
历史上的这些水系统是支撑农业的
在今天的中国
应该如何建立生态环境支撑系统
助力中国飞速发展
民众的幸福生活?
王向荣带来了他的思考和实践成果
年左右
西湖一度面临
水污染和游客过载等问题
原因是西湖水的源头
山水相接的地方被淤积
需要把被占用的土地还给西湖
王向荣参考了西湖的古画
来确定要恢复的湖水面积和恢复后的样貌
最终把西湖还原成
和古画中一样天然质朴的模样
让西湖山水重新连接在一起
淹没在里面的风景重新显露出来
使杭州市真正成为了
山、湖、城相依的山水城市
△图为恢复后的西湖西进区域
中国人通过千百年来的努力
追求着山水相依的宜居理想
今天我们更要建立起一个
具有弹性和可持续性的
生态环境支撑系统
并在人居城市的范围内
将其变成大地的风景
让每个人的周围都像园林一样
让每个人都能真正地生活在园林之中
推/荐/阅/读
原标题:《央视开讲!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让每个人都生活在园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