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前几天发过一篇关于《哪吒》的推文,发布后没多久我就删除了,因为我自己读起来都感觉缺了点什么,便索性删掉了文,想等上映后,二刷了再给大家写一篇。 现在我看完了,我先将之前的4星改成了5星,然后一口气将这篇文重写了一半——我知道我之前缺了点什么了。 请大家把这篇文仔仔细细阅读到最后,你一定会明白我在标题里再一次喊出这句话的原因,以及《哪吒》里隐藏的那两个最大秘密。 正文 从头说起吧,大概十几年前,中国的动画产业一切都方兴未艾,国人对动画电影的认知还停留在“动画电影只是孩童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玩物”。 我们的标准也只是拘泥在能否把故事讲圆,能否把人物立住这些基础层面。 就像是个才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我们始终不会要求其大谈微积分解法,能背出99乘法表就已经是好事一桩。 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了2019年,一部叫《大圣归来》的片子横空出世,把中国动画电影正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动画电影,不仅仅是服务于低幼的,也可以让成年人落泪。 人物不再只是要求简单的立住,而是开始出现人物弧光,甚至性格的流动性。故事也不再只是追求完成度,而是开始学着深挖它的人文表达。 而我本以为,《大圣归来》之后,或许我们要再等一个十年,才能再一次看到中国动画电影迈入下一个阶段。 但我没想到,因为一部《哪吒》,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四年。 《哪吒之魔童降世》 那么《哪吒》到底好在哪? 很简单,颠覆。 这就是它和以往国漫的最大不同。 就像我微博里说的那样,这部电影本身就和哪吒一样,自带反骨,不认天命,它在许多方面都是在推翻之前既定的主流动画电影设定。 首先,故事的改编。 以往同类型的神话改编动画故事,往往为了照顾到低龄受众,以及顾及原版神话故事在全国深入人心的程度。很容易让创作者陷入自缚双手的局面, 还有六老师“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胡编”这样的泰山压顶在前,谁都不敢改,也不会改。 但《哪吒》敢。 它把《封神榜》拿了过来,却只用了一个壳,将整个本来的神话世界观进行了颠覆,自己去填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同时,它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但它又非常巧妙地将神话中的各种名场面,神兵,经典人物进行了植入。 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三头六臂,莲花,水淹陈塘关,申公豹,太乙真人。东海龙宫..... 反正神话中有的,《哪吒》都没有落下,逐一在新故事中进行了新的定义和合理化。 管家,水夜叉,敖丙的锤子也都在致敬原版的《哪吒闹海》 (图片来自豆瓣,上传者非也君) 最终呈现出了一个全新又充满彩蛋的哪吒传奇。 当然,敢改永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它要会改。 二 《哪吒》的故事改的如何? 它完全换了一个视角,去表达了和原版神话完全不同的东西。 原版神话中,哪吒一直是一个反抗父权(李靖),反抗威权(龙王)的一个符号,与其说哪吒是主角,不如说它是一个公共载体,用来投射父权和威权的暴戾专断性。 而这一版的《哪吒》中,视角变得更加聚焦于哪吒的个体变化,删去了“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样的象征性段落,将哪吒的身份特殊性前置。 在一开始就和观众揭晓他是魔丸转世,是天雷诅咒者,三年后注定会被天雷劈死。 说白了就是给观众一个上帝视角,让我们不管在前半部分怎么乐呵,都忘不了哪吒命不久矣这件事儿,以此形成了一种贯穿全片的宿命感。 三 这里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哪吒》的第二种颠覆:颠覆角色。 这种颠覆,如果只是谈一个哪吒的邪气设定,那就太粗浅了。 它真正的人物颠覆,是颠覆了我们动画电影一直信奉的正邪角色二元论。 它并不想去定义哪个是正派,哪个是反派,哪个对,哪个错。原版中异常明确的两组对立(父权对立,威权对立)也被创作者模糊化了。 只是想和大家讨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经历过的“傲慢与偏见”,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改变偏见”。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哪吒》里面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 龙王不是,敖丙不是,申公豹也不是。 当你把正邪二元对立这样的视角拿开,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例证。 都是“偏见”的受害者。 龙王归顺天庭,平乱有功,却因为妖族身份,被派来东海镇压邪灵,永世不得出海。 这是来自天庭的偏见。 敖丙救下太乙真人,李靖夫妇,救下了差点被哪吒屠城的陈塘关,却因为妖族的身份和父辈偷灵珠(敖丙没得选)的行为,被愚民咒骂,被那几个自己救下的人驱赶。 这是来自愚民的偏见。 申公豹是元始天尊所有弟子中最拼命努力的一个,却也因为自己妖族的身份,以及仙界对妖族严苛的法则,而永远得不到天尊重用,也注定无法位列仙班。 这是来自仙界的偏见。 哪吒心有善念,却因为魔丸转世的注定,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妖怪,成为了天界必须用天雷诛之的恶魔。 这是天庭+愚民+仙界的偏见。 看吧,他们其实都一样,只是面对偏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这就是这部《哪吒》最高明的地方:以“偏见”为反派,以这群受害者做出不同选择后的冲突来讲故事。 龙王选择牺牲魔丸(哪吒),让自己的儿子敖丙抹去自己的妖族身份,以期封神后掌握话语权。 申公豹选择用欺骗,谎言来向看不起自己的天尊证明自己才是十二金仙的最佳人选。 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对成见的投降,是一种被特权压迫后,打算努力成为下一个特权的犬儒行为。 敖丙则在大战伊始就选择杀尽对自己有成见的愚民,灭口,也是报复。 以暴制暴,这无疑是听起来最让人舒适的一种对“成见”的反抗,但杀完这群人之后呢,成见没被修正,一定还会有另一群愚民来骂你。 愚民你是杀不完的,只能被改良,开民智。 按以往的编剧思维,作为主角的哪吒应该要作为最伟光正的一个解决方案来展现“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精神了吧。 但《哪吒》偏不。 编剧让哪吒不停地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在《哪吒》中也并不是一味地变好,而是带有起伏性的摇摆,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哪吒的善意和邪恶来回博弈, 他们让哪吒几乎尝试了上面的所有方法。 李靖夫妇早先的解决办法类似龙王,是让哪吒努力斩妖除魔,骗哪吒自己是仙界安排在人间的秘密武器,有朝一日可以位列仙班。 哪吒也怀揣着这样的动机去做了,结果自然是失败了,如果顺从压迫你的人,你永远会被压迫。 后来哪吒自己选择像敖丙一样,对愚民以暴制暴,几近屠城,但结果还是把事情越弄越糟,人们的怨念和偏见越来越深。 电影将来自强权的偏见和来自愚民的偏见一分为二地去进行了讨论。 这点非常厉害。 于是结尾的大战,也就变成了结论的展现。 天雷诅咒象征着来自强权的偏见,它必然带着傲慢,哪吒选择了“和它斗到底”,选择“去它个鸟命”,选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它告诉我们,面对强权不公,反抗才是答案。 而最后哪吒救下陈塘关,百姓来叩谢,又是在告诉我们,面对愚民的偏见,教育,改良,感化才是答案。 这种人物设定,让哪吒这个角色产生了一种非常高级的人物空间感,乾坤圈的四次“收,放,收,半放”也非常巧妙地对应了哪吒四次变化,最后一次绕在手腕上的乾坤圈也象征着哪吒的最终成熟。 一段非常漂亮的人物弧光也由此形成了。 写在最后 今晚,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的大家知道,我们正在见证一部中国动画电影新巅峰的诞生。 它打破了某些人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偏见。也是中国这个愈加艰难的电影创作环境中开出的又一朵峭壁石莲。 那句“若命运不公,我和它斗到底。” 说的只是哪吒吗? 不,也是这部电影本身。 音乐/GAI周延,大痒痒 - 哪吒 配图/《哪吒之魔童降世》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