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程唯珈记者刘万生通讯员杨曼
以秸秆、农作物壳皮茎秆、树叶、林业边角余料和城乡有机垃圾等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素乙醇,解决了生物燃料与粮食争地、与人争食的问题,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别看它的原料廉价易得,其制备工艺可不简单。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琴课题组基于多步串联反应策略,发展了一种新的化学催化方法,可将纤维素“一锅”高效转化为乙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焦耳》。
生物燃料的“宠儿”
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大量来源于农林废弃物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用途广泛。其因不可食用的特征,在可再生碳资源中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