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腹泻急慢性肠炎辨证论治及中成药的合理 [复制链接]

1#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两次以上),大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常见于各种胃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腹泻(肠胃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腹泻。

腹泻(肠胃炎)作为如此常见的疾病,在治疗方面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方药及中成药,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腹泻(肠胃炎)是如何辨证治疗的,3岁以下宝宝如果腹泻医院,不要自己在家里治。

『急性腹泻』也就是急性肠胃炎

寒湿型腹泻

症状:突然腹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常见于小儿夏季睡觉时腹部受凉,或夏天吃冷食喝冷饮后腹泻)

方药: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6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根、各12克,藿香20克,炙甘草15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除湿,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湿。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午时茶颗粒

湿热型腹泻

症状: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苔*腻,脉滑数或濡数。

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20克,*连12克,*芩12克,甘草9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方中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升清止泻,*芩、*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

中成药:葛根芩莲片(丸)

伤食型腹泻

症状:泻下稀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打嗝酸臭,不想吃饭,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方药:保和丸加减(焦三仙、莱菔子各9克,制半夏、茯苓、陈皮各12克,连翘9克,大*3克,蜂蜜一勺,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连翘清热散结。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枳实槟榔丸,保和丸,加味保和丸

『慢性泄泻』慢性肠胃炎

脾虚型腹泻

症状:因稍微吃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即明显增多而发生腹泻,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成形,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胃部胀闷不舒服,面色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药:参苓白术散(*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各15克,白扁豆12克,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各10克,煎服水开煮药45到60分钟,或分两次煮,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用,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饭后服药。)。本方中*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如果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腥秽者,可用附子理中汤(炮附子、*柏炭各9克,*参、补骨脂各15克,白术、茯苓各12克,肉豆蔻、砂仁、干姜、五味子、甘草各6克,陈皮、厚朴各10克,吴茱萸5克,山药30克,服法同上)以温中散寒;

如果久泻不愈,中气下陷,症见短气肛坠,时时欲便,解时快利,甚则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芪、*参各20克,炙甘草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陈皮、升麻各9克,柴胡15克,生姜9片,大枣5个。服法同上)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参苓健脾颗粒,六君子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时用)、补中益气丸(肛门下坠时用)

肾虚型腹泻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腹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药: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各9克,五味子、吴茱萸各12克。服法同上)本方中补骨脂温阳补肾,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涩止泻。

中成药:四神丸、严重者可以加用金贵肾气丸或桂附肾气丸。

肝郁型腹泻

症状: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方药:痛泻要方(白术15克,白芍、防风各12克,陈皮9克,服法同上)本方中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

中成药:痛泻宁颗粒、逍遥丸、柴胡舒肝散(丸)

推拿保健手法(小儿慢性腹泻可用推拿)

用小儿的面霜、凡士林或温水涂于手指,按摩者的手部要柔软细滑,温暖,力度要轻,小儿皮肤娇嫩,防止揉破。

注意小儿大拇指的指横纹为一寸,取穴时一定要按宝宝的一寸来取,不能以大人或按摩者的一寸来取。

揉脾经(次):如果是受凉或很久大便不成形时,补脾经用大拇指以按揉的方式或画圈的方式从小儿拇指指尖推向指根。(如图1)

如果大便量多,加有残渣、乳块、气味酸臭,小儿腹痛拒按,伤食时清脾经用大拇指以按揉的方式或画圈的方式从小儿拇指指根推向指尖。(如图2)

清小肠(次):用大拇指以按揉的方式或画圈的方式从小儿小指偏外侧指根推向指尖。(如图3)

摩腹(10分钟):用手掌或中间三指在小儿腹部以顺时针方向轻摩。注意新手妈妈要避开宝宝肚脐(如图4)如果大便量多,加有残渣、乳块、气味酸臭,小儿腹痛拒按,就先别摩。

揉龟尾(次):用食指或大拇指按揉小儿龟尾穴,龟尾穴位于尾骨尖(如图5)

上推七节骨(次):用大拇指或食指从小儿尾骨端向命门穴(正对肚脐的背部穴位)直推。(如图6)

辨证治疗:

如果大便清稀,泡沫多,不臭,补大肠(次):用大拇指以按揉的方式或画圈的方式从小儿食指指尖推向指根。(如图7)

揉外劳宫穴(50次),用拇指揉按小儿手背中指和无名指的两根骨节交接的前部凹陷处(如图8);

推三关(次),用大拇指从小儿腕横纹处沿小儿大拇指延伸的方向推向肘横纹(如图9);

揉天枢穴(5分钟),用食指、中指在脐部旁开2寸处天枢穴揉动,大人的一寸多点(如图10)。

如果大便泻下急冲,色深,味臭,加清大肠(次),用大拇指以按揉的方式或画圈的方式从小儿食指指根推向指尖。(如图7的反方向)

推六腑(次),用大拇指从小儿肘横纹处向小指方向推至腕横纹。(如图9)

如果伤食,加揉中脘穴(3分钟),用大拇指按揉脐部直上4寸处,大人的两寸多些。(如图11)

灸法:尽量2岁以上儿童使用,用艾条在离皮肤3厘米的位置灸神阙穴(肚脐),及时处理艾条灰,防止掉落烫伤宝宝。

穴位贴敷:在做完按摩手法后,使用丁桂儿脐贴,温暖脐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