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3日,距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乌尔旗汉林业局局址二十公里处,一辆皮卡车陷进雪坑。除驾驶员外,其余人全部跳下车,顶着寒风吼着号子,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推车,终于车子旋滑着驶离雪坑。
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办主任吴海波看看前方漫无边际高到半膝的积雪,转身拿下车上的设备,同事们默契的或抱或抗着剩下的设备,跟在他身后,一步一陷地踏进密林深处。这样的经历对他们来讲是平常事,仅这片土地,算上这次,他们造访足有五回了。
半小时后,吴海波一行人在林中一块空旷地边停住,他们找到林边一棵枯立木,有人拿出炭素笔在枯干的树干划写着,零下四十度的低温,没写几个字,笔液就冻住了。同事把笔放怀里捂一会儿,继续写。吴海波介绍道,这里是准备做碳中和造林项目,他们在树干上标注的59林场26林班4小班及相应的GPS定位点,是选项设计的标志。
林业职工吴海波等人在做的,是一项争取落实“碳中和”理念的工作。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展开的“碳汇”工作精准的契合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年中央1号文件上第一次出现“碳中和”字样,在此前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中国首次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年12月,中国政府再次向国际社会宣布: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年下降65%以上,森林蓄积量将比年增加60亿立方米。重磅消息接连落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两期目标不仅在国内社会各界掀起热潮,更成为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