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1月1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已经正式启动。
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作为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与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手段之一。
我国自年起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并自年起,陆续启动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两省五市的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地区已经建成制度要素基本齐全且具地方特色、初具规模、运行基本稳定、初显减排成效的试点碳市场。
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以试点为基础,现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截至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
现如今,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碳市场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当口。这一次,作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量与能源消费的主体,城市势必要全面扮演主角。
那么,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如何计算的?碳交易如何实现全社会低成本减排?即日起,《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推出碳交易微课堂栏目,以科普形式向读者普及温室气体、碳交易与碳减排、林业碳汇、碳普惠等碳交易相关热词,传播碳交易新理念,以更好运用这一市场工具服务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助力美丽中国。
温室气体可以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的产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研究发现人为因素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因,主要来源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领域。
温室气体的产生来源
因为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也会排放二氧化碳、黑碳等气候污染物,因此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具有同根同源性。
[10.5],[7],[12]秸秆因此,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进行协同控制,是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根据相关测算,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会相应减少3.2公斤二氧化硫和2.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
因此,我国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同时,也为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对气候变化职能转入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会为我国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的统筹、协同、增效提供机制体制保障。
近百年来全球升温趋势
未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大气污染防治以及更广泛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在监测观测、目标设定、制定政策行动方案、政策目标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会进一步统筹融合、协同推进。
(本文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及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地方政府参与全国碳市场工作手册》)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