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30日电(苏亦瑜)在祖国北疆生态防线上,有这样一群浩瀚林海的“护绿使者”们,他们有人日夜在樟子松林里巡视防火,有人投身在选育良种的科研阵线上挥洒汗水,他们的期望都是一致的:守卫美如画卷的绿水青山,擘画生态发展的未来蓝图。
图为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石碑。苏亦瑜摄
晴空万里,连绵逶迤的绿意裹挟而来,这里是“樟子松的故乡”——红花尔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有着亚洲最大、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带。近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探寻这片绿色净土背后的“护绿使者”们。
繁育绿色良种,构建生态底蕴
被誉为“绿色皇后”的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抗旱、耐贫瘠等特点,是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红花尔基樟子松是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沙地樟子松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是天然沙地樟子松“基因库”,也是国家森林工程体系中重要的天然森林群落。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种子,目前已成为北方地区经审定的治沙造林的首选良种。
图为红花尔基林业局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保护站站长朱晓梅。苏亦瑜摄
红花尔基林业局国家樟子松良种基地保护站站长朱晓梅告诉记者,“良种繁育工作是比较繁琐的,通常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周期。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生产更多的樟子松良种壮苗,推进地区林木良种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创新育种技术,开展多目标育种,研究培育抗逆性更强,遗传增益更高的繁育材料,构建高世代育种群体,实现新种质、新品种创制与良种的推广使用。”
图为远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苏亦瑜摄
有研究表明,一棵樟子松,30年可吸收公斤二氧化碳。朱晓梅表示,“保护发展樟子松森林资源已成为我们林业建设者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高遗传值建园材料收集份,营建完成樟子松种子园亩,此外还营建完成良种示范林、子代测定试验林、种质资源保存林等,初步形成了引、繁、育一体,功能齐全的樟子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
谈到关于选育樟子松良种,已经从业三十几年的朱晓梅双眼仍满含欣慰和激动,“樟子松良种就像我的孩子,每次看到自己选育出来的良种成功繁育特别有成就感!”
守护浩瀚林海,筑牢生态屏障
在这浩瀚林海中,还有一支奋战在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战场”的森林消防队——红花尔基林业局专业森林消防队。这支森林消防队的队长王全起告诉记者,炎炎夏日,他们每天5点便起床,骑上摩托“钻”进林海中,开始了一上午的森林巡查工作。
遇到盗采人员,他们要及时劝阻驱逐;碰到围栏损坏,他们要留意修补加固;要是发现森林火情,作为灭火队伍的“排头兵”,他们3分钟集合,5分钟出发,冲在了森林防火的第一线。
图为红花尔基林业局专业森林消防队队长王全起。苏亦瑜摄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施业区面积大、点多线长面广,林草相连,农林牧交错,火源管理难度大,预防扑救任务重。不但要预防人为火,还要堵截扑救入境火和监测扑救雷击火。谈到自己骑行巡逻的总里程,王全起笑称,“那就没办法算了,一天跑几十公里是比较少的了。”
今年50岁的王全起从事森林灭火工作已经有二十几年,回忆起年发生在樟子松林的火灾,他仍历历在目。“那场火灾几乎都烧到家门口了。”王全起告诉记者,当时火场风力达到5级以上,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多个火头像脱缰野马一样蔓延,也危急了许多护林员们的家,队员们纷纷开始担忧了起来。
此时,王全起对队员们说,“我们不能撤,家人需要我们,红花尔基的父老乡亲需要我们,这片樟子松林更需要我们的保护。”于是,他带领着队员们毅然冲进火场继续扑火。“现在受(火灾)影响的地方都已经补种起来了。”王全起一边欣慰地说,一边看着如今层峦叠翠的林海比划着。
图为红花尔基林场防火观测站。苏亦瑜摄
从骑马绕林到骑摩托巡护,从河套边取水、点蜡烛照明到用上了自来水和电子设备……森林消防队的技术设备和工作条件在不断提升和完善。从小在这片林海长大的王全起也见证了樟子松林的变化和发展,他表示,“这几年山上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红花尔基樟子松林(面积)增长了很多,盗采、捕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大幅度地减少了。”
据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资源监测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耿庆春介绍,近年来,樟子松森林资源得到迅猛发展,森林覆盖率由年的3%上升到如今的41.66%,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持续双增长。此外,造林绿化工作使林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林内草本植被覆盖度得到恢复和增加,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逐步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增加,改善了土地的沙化状况,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图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苏亦瑜摄
漫步在郁郁葱葱的红花尔基樟子松林中,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已经是第二次来到红花尔基的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远山那还是一大片沙地,现在整个风景都变美了,生态也变好,我带着朋友又来了。”
浩瀚的樟子松林海抗拒了风沙的侵蚀,保护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庇佑着这里的子孙们千秋万代、富裕安康,而林海背后的护林员们和科研工作人员们,牢固地筑起了保护樟子松、维护北疆生态屏障的“铜墙铁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