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绿色发展要闻丨中国林科院科研团队数十年扎
TUhjnbcbe - 2024/7/2 1:48:00
                            

中国林科院科研团队数十年扎根岷江上游修复生态

保了水土绿了山川

“修复自然,就首先要了解自然、顺应它,再去尝试着模拟它、加入它。是‘加入’,永远不能是‘控制’与‘改变’。”森林生态学首席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世荣研究员始终坚持这个理念。

今年4月,由刘世荣主持,中国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阿坝州林科所、甘孜州林科所研究人员联合完成的“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系列成果,获得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背靠高耸的山峦,脚临湍急的江流,迎面是广袤的亚高山针叶林。这支科研队伍自20世纪90年代起,用科技与智慧保护、修复岷江上游生态,让好林护好水,让山水重和谐,共同守卫这片我国西南隅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国家队”传承60年

一边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一边是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在这一高一低间,有一片连绵的高山峡谷,这里河流深切,沟谷深邃,地表起伏巨大,相对高差米以上。

这里是岷江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发源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基因资源库和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红杉、光叶珙桐等极为珍稀的物种分布于此。

鉴于岷江上游的区位生态优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林业部就从中国林科院选派一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前往当地开展森林研究。

他们中有从苏联学成归来、从事系统生态研究的蒋有绪,有做森林培育的盛炜彤,森林土壤学专家张万儒,研究森林水文的马雪华,研究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杨玉坡,研究亚高山森林经营的李承彪……肩扛几十斤重的仪器设备,风餐露宿,在高山峡谷中穿梭。年,他们在川西米亚罗林区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对亚高山针叶林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在米亚罗定位站,几代科学家长期观测研究森林采伐与更新、退化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等,为之后我国的森林生态研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原始数据和历史资料。

牟尼沟坐落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地处岷江上游,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奇花异草遍布。沈海滨摄(中新社发)

承担生态修复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这里以亚高山原始森林为主,森林覆盖率约38%。随后的几十年,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峡谷中成片高大优质的天然云冷杉林被大面积采伐,百姓们为了谋生存,也不断毁林开荒种田。

经过数十年无序采伐与开垦,岷江上游地区森林整体功能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到了“决堤”边缘。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发生全流域型特大洪水,7月,岷江流域山洪暴发,洪水掀起单薄的植被层、裹着大量泥沙冲下峡谷,直接威胁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国家即刻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和修复天然林资源。随后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恢复森林,到底要种什么树?什么样的树种与林分结构以及植被景观配置能够有效提升岷江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藉以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减缓旱涝灾害和地表地质灾害?一时间成为科学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发展要闻丨中国林科院科研团队数十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