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全球范围内正在加速形成碳中和共识,可持续发展正迎来历史性契机。在中国提出“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背景下,碳交易成为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机制。从全球范围来看,各个国家及地区加速开启碳交易市场,目前共有24个运行中的碳市场,其中欧盟为最大的碳市场。
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仍以碳排放配额(CEA)交易为主,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下称CCER)交易为补充。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首批家发电企业分到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启动就成为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从碳配额价格来看,欧盟碳价为60欧元/吨左右,而我国碳价在50元人民币/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主要有减排和增加负排放(即增加碳汇)两种途径,其中增加负排放是必要途径。而在众多负排放技术中,林业碳汇是最经济的途径,在去除二氧化碳10~50美元/吨的成本后,其余途径的成本均高于美元/吨。此外,林草局、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明确指出,到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亿立方米,叠加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现状,林业碳汇具有生态优势。
林业碳汇作为自愿减排的重点方向之一,积极参与全球碳汇交易。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可参与林业碳汇抵消与碳交易机制包括:国际性(CDM);独立性:自愿碳减排核证标准(VCS)、黄金标准(GS);区域性: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计划(CCER)、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FFCER)、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PHCER)、北京林业碳汇抵消机制(BCER)。不同的抵消机制对于碳汇项目类别、土地合格性要求、可交易范围都有所不同。
中国共有5个林业碳汇CDM项目成功注册备案。年,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成功注册,为全球第1个CDM林业碳汇项目,截至年4月1日,全球共成功注册备案66个林业碳汇项目,而CDM项目达个,林业碳汇占比不足1%。从地区分布来看,林业碳汇CDM注册备案项目主要分布在印度、哥伦比亚、乌干达等地,前三大地区占比达52%,中国成功注册5个林业碳汇项目;从类型分布来看,再造林项目达51个,占林业碳汇CDM注册备案项目总数的77%。CDM项目具有国际组织扶持色彩,中国经济增长高于全球的背景下,未来我国CDM项目项目申请难度较大。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华宝证券
双碳背景下,目前国家正在积极筹备重新启动CCER项目的备案和减排量的签发,全国CCER市场有望在年重启。CCER重启预期之下,林业碳汇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CCER项目中林业碳汇项目占比较小,审定/备案/监测/核证项目数分别97/13/8/1个,项目主要集中于碳汇造林项目。
林业碳汇项目作为CCER中的一部分,其申请流程主要分为开发和交易两个阶段。
(1)开发阶段主要分为项目设计文件(PDD)编制、项目、审定、项目备案。
(2)交易阶段主要分为项目实施与监测、减排量核查与核证、减排量签发、交易等。项目业主选择合适项目的方法学或者开发新方法学,根据方法学要求编制PDD文件,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并由专门的审核机构核查该减排项目,项目核准通过得到备案。经备案的CCER项目产生减排量后,项目业主再次申请核查并于通过后获得减排量签发,国家发改委会将项目发布到CCER登记簿上即可等待交易。
资料来源: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华宝证券
经国家备案通过的具有CCER第三方审定与核证资质的机构总共有12家,分别是:
(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
(2)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CEPREI)
(3)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EC)
(4)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6)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
(7)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CSC)
(8)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MEPFECO)
(9)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CTI)
(10)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TC)
(11)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12)江苏省星霖碳业股份有限公司(XLC)
其中能做林业方面的第三方审定与核证的机构有:
(1)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
(2)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CEPREI)
(3)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EC)
(4)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RIFPI)
(6)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
双碳背景下,林业碳汇前景广阔,值得大力推广,尤其是广西、云南、贵州等石漠严重的地区。探索林业碳汇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创新结合之路,也是解决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转载自北大纵横,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