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81岁森林守望者退休后坚持写书搞研究40
TUhjnbcbe - 2024/8/17 0:53:00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从空中航拍,云龙山、泰山苍翠欲滴,但是走进山上的侧柏林你就会发现,已经出现生态退化的现象,病枯树枝增加,树下没有植被,树根裸露。”12月10日,冒着初冬的寒气,81岁的林业退休老人葛成立登上泰山,抚摸着一条条露出地面的树根,“必须要加强实施人工促进管理了。”

葛成立年就开始从事林业工作,退休后仍然心系徐州林业发展,40万字的《徐州林业志》已经成稿。这位森林“守望者”的理想是建设顶级森林植物群落,“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实现了,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接力奋斗。”

从无到有,用毕生心血植树造林

秋冬季节,葛成立老人家中始终不断的水果就是大沙河苹果。“现在的大沙河苹果栽培方式先进了,产量上去了,但口感还可以再提升。”作为曾经在大沙河畔植树造林23年的林业人,葛老对那里有着深厚而又特殊的感情。

葛成立出生于年,江苏泰州人,年毕业于南京林校。18岁他从山清水秀的苏南被分配到位于大沙河下游的沛县果林场,这是一片余亩的沙地,被称为沛县的“西伯利亚”。“我们当时住在沙地旁的瓦屋里。每天早上醒来,被子上都是薄薄一层沙子;吃的饭菜用水冲一冲,碗底也都是一层沙子。当时还流传着一句民谣:‘老头活到88,吃下去的黄沙能埋他’,特别形象!”说到这里,葛老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这样一片荒漠上,年轻的葛成立带领多名村民,用最原始的铁锹和水桶,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植树造林,终于让这片沙地变成了绿洲。

完成了植树造林的使命,葛成立带领农民一起种苹果,引进金帅、元帅作为当家品种,到上世纪70年代,大沙河苹果就成了全国一流品牌,年在徐州地区第一次科技大会上受到了徐州地委表彰。

年,葛成立因工作出色被调至徐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工作,担任林业科科长、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徐州市林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我来到徐州的时候,市区已经完成了荒山的绿化工作。但随着经济发展出现木材紧缺的现象,这时候我想到了意杨。”葛老回忆说,他经过大量调查及同多位林业专家共同研究后,发现意大利杨树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和便于加工等特点。在他们的建议下,徐州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了意杨种植热潮。一棵棵屹立挺拔的杨树,形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大大改善了徐州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为了让徐州越变越绿,越变越美,葛成立鞠躬尽瘁,工作成效显著,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年被国家林业部授子全国“林业宣传先进工作者”。

笔耕不辍,将实践真知浓缩成书

如今已经81岁的葛成立依旧谈吐不凡,思维清晰,言语之间充满着豁达与智慧,这离不开他每天的读书学习和笔耕不辍。退休20余年,他将自己积累的林业工作知识、经验,结合徐州林业发展的历史,全部整理成文字,如今已经写了40万字,目前仍在润色中。

这本《徐州林业志》包括徐州林业生产自然环境、森林资源、林木种苗生产、造林绿化、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十二章,甚至还收集了林业谚语、民谣,将民间智慧也纳入其中。葛老不会用电脑打字,全部用钢笔一笔一画写成,女儿再逐字逐句输入电脑然后打印成册。

“我在退休前就开始积累这些资料,国家林业出版社跟我们签订了合同。”葛老说,他十分期待这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对推进徐州林业工作进步有所帮助。

葛成立的书桌放在二楼的窗边,老人面窗而坐,认认真真地修改手稿。为了一个专业说法和一个具体数据,葛老经常查阅、核对很多资料。

书桌旁边是一个巨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与林业相关的各种专业书籍,如《林业技术实用手册》《速生杨栽培管理技术》《林业生态系统结构及空间格局》等,有的书页早已泛黄,有的显然是刚买不久。还有很多文学名著,也为葛老的写作语言功底助力不少。葛老的知识库一直与时俱进,他还坚持每天收看《远方的家》等电视节目,对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十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81岁森林守望者退休后坚持写书搞研究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