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碳路湛江
TUhjnbcbe - 2024/8/22 0:30:00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年第一季度,湛江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55天,良的天数34天,本季优良率近99%。”日前,湛江市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出炉。据统计,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湛江城市空气质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改善,“湛江蓝”成为常态。

“湛江蓝”,是澄澈的天,也是纯净的海。近年来,湛江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念,以生态化为方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倡导绿色节能低碳生活方式。

《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广州、深圳、珠海、江门、惠州和湛江等市开展海洋碳中和试点和示范应用,探索海洋碳汇交易,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

湛江三面临海,拥有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发展碳汇产业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眼下,湛江正加快推进海洋碳中和试点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让湛江蓝碳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亮点。

●南方日报记者林露通讯员吴兴

碳汇资源

推动本底调查建立蓝碳数据库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最活跃的碳库,蓝碳即海洋碳汇,具有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等特点。一望无际的海洋,是湛江固碳的宝藏。

湛江地处热带北缘,海域总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大陆岸线长达.7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30.2%,占全国的7%,排在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近年来,湛江在碳汇领域积极探索,初步完成全市碳汇资源调查工作。据测算,湛江森林净碳汇量为25.74万吨/年,海洋净碳汇量约为65.70万吨/年,红树林和贝类是湛江海洋碳汇的主要来源。

优越的海洋生态条件为红树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空间,全市共有红树林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33%,占广东省的78%。在生长过程中,红树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积累自身生物质,其凋落物也会以颗粒态有机碳的形式保存到土壤中,且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缓慢。

随着“碳汇渔业”概念逐渐为社会所知,湛江贝类养殖业也在环保方面显露出潜能。去年,湛江全市生蚝养殖面积14万亩,产量达4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35%。有学者认为,贝类的碳汇功能主要来源于贝壳,其在碳酸盐泵的作用下,吸收海水中的碳酸氢根和钙离子形成碳酸盐贝壳,能够形成碳储藏。蚝壳粉新型生态环保涂料、蚝壳粉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渔业新产品新业态亦延伸了碳汇功能。

年,湛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试点工作,现已完成湛江市红树林种植-养殖塘耦合系统种养模式整体设计及14.2公顷红树林树苗种植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的验收。这一试点,将为破解“退塘还林、退塘还湿”难题提供有益借鉴。

如今,湛江正加快推进近岸与海岸湿地蓝碳本底调查工作,开展滨海湿地、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典型生态系统碳汇储量监测评估和固碳潜力分析,探索建立全市蓝碳数据库。

节能减排

研判排放趋势控排企业%履约

通往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要固碳,亦要减排。自年底,湛江已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摸清全市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五大领域的碳排放底数,编制完成《湛江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年)》《湛江市“十三五”碳排放强度分析报告》等文件。

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温室气体排放中约有70%是二氧化碳,其中能源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率达90%。随着“十三五”期间钢铁、石化、造纸、电力、水泥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湛江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增大,相关数据为“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夯实了基础。

根据摸排结果,湛江现有重点碳排放企业19家,其中有14家作为控排企业纳入全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在专人负责指导、督促,跟踪企业落实碳交易和配额清缴履约工作的管理模式下,控排企业连续三年实现%履约目标。

与此同时,湛江核算了近三年分行业、分区域重点碳排放企业的数据,厘清碳排放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确定需重点强化节能减排措施的企业,为有针对性地落实“双碳”政策提供强有力支撑。

目前,湛江已制定了《湛江市碳达峰碳中和近期工作指导意见》,编制了《湛江碳达峰研究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开展碳达峰项目研究工作,分析历史碳排放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合产业、能源等领域发展计划及新上项目情况,研判未来十年碳排放变化趋势。

下一步,湛江将结合实际,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约束,严控“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推动各项生态环境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此外,做好政策指引,坚决遏制高能耗项目盲目发展,从源头上减污降碳,加快推动“煤改气”工程实施,优化能源结构和能耗水平。

蓝碳交易

推进森林海洋和渔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

鉴于强大的碳汇作用,眼下,蓝碳交易成为国际社会上的热词。

近年来,湛江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稳步推进,随着保护修复技术逐渐成熟,红树林面积由年的.3公顷恢复至目前的公顷。

经过多方探索,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国内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将保护区内-年种植的公顷红树林新造林碳汇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

去年6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66元/吨(共计元)的价格购买该项目签发的第一笔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所得将反哺保护区促进生态修复,带动周边社区发展。这是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在实现蓝碳生态价值转化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从授权有关研究机构进行项目设计和碳汇量调查,到组织相关认证和咨询机构一同参加项目开发,再到完成碳汇量交易,为湛江积累了红树林蓝碳开发交易经验。以此为出发点,湛江还在探索以近海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为重点的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高水平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有序推动碳汇渔业进行蓝碳交易。

为规范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工作,不久前,湛江印发了《湛江市森林、海洋和渔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工作指导意见》(试行)。该意见明确了碳汇项目开发、申报登记、交易及监督管理,旨在加快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努力增加森林、海洋和渔业碳汇,积极推进碳汇项目交易。

湛江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工作主要任务有四个,包括推动碳汇项目有序开发、有效管理,树立湛江碳汇品牌形象;实施植树造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开发林业碳普惠项目;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适时组织开发海洋碳普惠项目;优化浅海滩涂贝类、藻类等经济固碳养殖模式,发挥渔业碳汇功能。此外,湛江将加强碳汇项目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推进碳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聚焦

打造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湛江标准”

预计今年底前完成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工作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拥有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资源,总面积公顷;贝类养殖历史悠久,生蚝养殖是湛江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

湛江,这座“红树林之城”,在推进蓝碳开发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去年,湛江成功列入全国四个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城市之一。

由于国内还没有公认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为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自年底,湛江便开始谋划海洋碳汇核算试点项目,以红树林为重点,构建海洋(红树林)碳汇的统计核算体系及工作机制。

湛江主动向深圳、厦门、海南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加强与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碳汇研究,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海洋碳汇核算体系,努力打造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的“湛江标准”。

项目研究团队现已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预计今年底前完成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工作以及海洋碳汇资源的全面调查,并促进海洋碳汇资源统筹纳入全省排放交易体系,进而拉动海洋生态保护社会投资增长,推进海洋资源产业化,壮大蓝碳经济发展。

此外,湛江正加快推进海洋碳中和试点城市建设,找准与广东省蓝碳交易中心建设的契合点,主动对接广碳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研究符合蓝碳自身特点的交易管理框架、核证方法学和市场监管手段,为广东建立蓝碳交易中心作出有益探索、积极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碳路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