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袁理)
1.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核算是基础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难题,中国碳减排任务重大。气候变化表象实质上反映了发展问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签署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英国等国家还通过立法予以明确。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年,中国碳排放全球占比约29%,占比第一,其后分别为美国(15%)、欧盟(10%)、印度(7%)、俄罗斯(4%)、日本(3%)。当前,碳排放权成为各国竞争夺取重要的话语权之一,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筹码。美国、欧盟等目前已基本实现碳达峰,中国一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碳减排的基础上促进综合国力增强与大国地位巩固。
温室气体减排规划部署已久,多次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彰显决心。中国于签署年5月签署并于年8月核准了《京都议定书》。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首个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继《京都议定书》之后,中国于年4月22日签署并于年9月3日批准加入《巴黎协定》。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期望在年至年间,全球达到碳中和。同时,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国际会议上多次宣示,表明了实现承诺的决心和意志。
碳核算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所有工作的基础。碳排放的核算,需要实现碳排放数据标准的统一与碳排放数据质量的控制。在数据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中国碳排放可实现与全球碳排放体系的统一,全国碳交易市场可顺利运行激发活力,此外,碳核算也可从源头对减排路径研究开发,对减排效果量化评估。对于碳核算,1)依据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IPCC清单指南,为世界各国提供清单编制的方法学依据;2)保障来自碳排放可检测、可报告、可核查体系(MRV体系),保障形成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
2.IPCC方法学是碳核算依据
2.1.IPCC清单指南是各国编制清单的方法学依据,兼容性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定期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