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ForestCarbon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通俗地说,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有资料说,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所以,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森林是一个净碳库
森林是一个净碳库(netcarbonnegative),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减少温室气体,一是通过减少毁林和控制森林退化来阻止可能产生的排放,二是通过森林经营促进其生长进而吸收更多的碳。上述两种方式都须得到重视和推广。当前热带森林在净碳库中所占份额仅为8%,但其潜力巨大,预测显示陆地单元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亿吨,而热带森林、湿地和泥炭地等就可减少71亿吨,将其在净碳库中的比重提高至23%。更为重要的是,从成本效益角度看,森林固碳的成本在每吨美元以内,与其他技术特别是生物能(BECCS)等每吨40-0美元的成本相比,更为可行。
但当前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进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毁林严重。预测表明,即使所有化石燃料排放被即刻消除,到2年热带森林破坏也会让全球温度上升1.5°C;二是各国自主贡献目标与温控目标差异较大。有学者估算,全球可经营的森林在年可减少38亿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略多于当前俄罗斯的排放量。但当前各国自主贡献(NDC)目标与2°C温控目标之间仍相差亿-亿吨二氧化碳。三是资金严重不足。即使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如此重要,甚至会影响《巴黎协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当前基于陆地的减缓努力仍只得到了不到3%的气候变化资金。
森林的非碳影响——健康森林对气候具有整体冷却效应
森林会影响能量流动。健康的森林释放出一系列“对气候具有整体冷却效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阻挡太阳能量的进入。砍掉森林就会消除这一冷却效应,加剧变暖。
森林会影响土地利用。人口的增加以及对各类农产品的更多需求导致大量森林被农田取代,农业本身也会产生排放。如果把这些纳入计算,年以来毁林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真正“贡献率”高达40%。而如果不考虑满足供养人口的需求,森林的温控潜力则会更大,热带森林的固碳潜力将为当前的2倍。
森林会影响全球水循环。这是非碳影响中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砍伐森林可能会导致降水减少。有研究表明,树木蒸腾的水汽在空气中形成了条条“河流”,这些“河流”汇成云朵,可以在千里之外形成降雨。但随着我们不断砍掉地球上的树木,这些“空中河流”和依赖它们降雨的土地将面临干涸的危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很多内陆地区,砍伐森林的这项被忽视的后果要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大,在非洲和南美地区,降水可能因森林减少而减少15%-50%,在一些干旱地区,这一比例可能高达90%。
世界三大热带森林区(非洲的刚果盆地、东南亚、亚马孙地区)任何大规模的森林破坏对水循环的干扰都足以“给美国、印度和中国等世界主要粮食产地的农业带来巨大威胁”。研究者认为,中国有很大一部分降水来自陆地蒸发的循环,这很可能因上风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而改变,而上风地区可能远到东欧和东南亚的丛林。
因砍伐森林导致的降水减少还会造成干旱,让尼罗河水量减少,阻碍亚洲的季风,使从阿根廷到美国中西部的农田遭受干旱,不仅是毁林地区及其周边,就连远处也会受影响。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为例,该岛的森林砍伐速度几乎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快,而失去森林的土地都被种上了油棕。研究表明,年以来该岛的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05°C,而森林区域只上升了0.45°C。德国学者更是发现,该岛的森林区域与砍伐后区域的温差可以高达10°C。
森林碳汇的市场化
作为生态效益的主要表现形式,森林具有吸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功能和作用。这种生态效益无疑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没有市场机制调节的情况下,会使开展森林碳汇活动的资金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进而使森林碳汇的生产和供应缺乏应有的激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碳汇的市场化问题。市场机制调节下的碳汇活动,将成为林业建设投融资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林业产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开辟新的道路。
森林为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由于其生态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实行有偿使用。《框架公约》的实施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这一最大生态功能的无形服务有形化了。同时通过森林碳汇功能的市场化,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链的自我连续,促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多元化局面的形成。
出于自愿行为或是依照《京都议定书》及其相关规则的具体规定,在市场上进行碳交易的买卖双方,互相买卖经核证后的碳信用额度或是投资进行增汇、减排活动,期望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各自的目标收益,这就形成了碳市场。森林碳汇市场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演进过程与碳排放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受其影响。
(1)碳汇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速度,以及森林资源的总量、规模及质量的有限性,人们对于碳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碳汇的存在因此是有用的,同时其数量又是不足的。由此,碳汇就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2)碳汇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政府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以及公共设施的总称。是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森林的碳汇功能能够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不仅具有代内效益,而且还能产生代际效益。全体社会成员能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地使用同样的成果,彼此间并不存在排斥性和竞争性的关系。因此,森林碳汇是具有全球性的生态公共产品。正是由于碳汇的这种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用普通市场手段来进行碳汇市场资源配置的可能性不大。
(3)碳汇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特征。外部性的概念是19世纪由马歇尔在其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外部性概念正式运用于由庇古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中。简单地说,外部性就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无论森林资源拥有者或经营者是否出于主观意愿,只要他们客观上进行了造林或森林管护等活动,森林就必然会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其碳汇作用。然而,在无政府干预和产权不明晰的状况下,森林资源的经营者并不能因此获得任何形式的报酬,其效益也不能得到价格上的合理反映。森林的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使全人类受益,具有典型的公共外部经济的特征。
森林碳汇在我国各地发展情况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十四五”时期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开展大规模国十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纳入了“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我国第—个林业碳汇厂国家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据悉,这是我国明确提出“年碳达峰”与“年碳中和”目标后发布的首个涉及林业碳汇的国家标准。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作为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厂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厂功能经济价值的主要路径。已成为各级政府十四五期间碳中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北京市
年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优化造林绿化苗木结构,进一步增加森林碳汇,到年,森林蓄积量增加到万立方米。积极开发区域林业碳汇项目。
天津市
年1月1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到,坚持“留白、留绿、留璞”,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完善生态廊道和牛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生态产品供给。
河北省
年2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下达年营造林任务的通知》,提出制定完善全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行动方案,建立健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适应省情的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模式,调动企业通过碳汇交易开展造林绿化。
河南省
年2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第四章第四节提出项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到年.森林面积净增17.03万公顷以上,森林蓄积量净增万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碳储量由年的1.55亿吨增长至年的1.68亿吨。
山东省
年4月7日,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了推动森林碳汇能力提升、增强和修复农田、湿地碳汇,同时充分发挥我省海洋大省优势,加快推动海洋碳汇建设和增汇行动。
湖南省
年2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提到制定林业碳汇行动方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赔偿机制。
湖北省
年1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林业碳汇行动。增加森林资源,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科学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森林保护与经营,增加林草碳汇,全面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和碳储量。
年3月16日,湖北省林业局发布《年林业工作要点》,其中提到积极发展林业/碳汇,研究出台《湖北省推进林业碳汇实施方案》,加强林业碳汇监测评价和技术研究,大力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推进交易试点。
江苏省
年9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林业碳汇行动方案,探索适合省情的碳汇开发和交易模式,并纳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浙江省
年6月24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发布《浙江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持续加强林业碳汇能力。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持续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森林植被和森林土壤碳汇能力,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3.4亿吨。
江西省
年5月6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江西省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先开发。
黑龙江省
年10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林草发展活力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提升林草碳汇能力。围绕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面加强资源保护,不断提升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辽宁省
年1月14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辽宁省“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科学评估林草碳汇能力,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提升林草碳汇厂能力行动方案,提出林草碳汇任务和目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草建设,探索开展碳汇交易,推进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内蒙古
年11月,内蒙古包头市政府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实施方案》,到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3%,森林蓄积量达到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38%,湿地保护率达到38%,林草碳汇项目总规模达到万亩(其中森林碳汇项目万亩、草原碳汇项目0万亩、湿地碳汇项目10万亩)。
西藏自治区
年3月29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的政策措施》,对单独或以联合体的形式承包拉萨南北山绿化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在土地承包经营、资金补助、金融扶持、碳汇交易、森林保险、森林管护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年1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发展。科学推进草原多功能利用,充分释放草原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以及在碳汇、旅游等方面独特优势。
云南省
年12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干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林业草原碳汇,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贵州省
年11月1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推进资源培育由扩面向提质转变,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拓展绿化空间,以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产林改造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经营,提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增加森林碳汇。
年2月11日,贵州省毕节市林业局发布《毕节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年2月14日,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发布《毕节市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试行)》。
四川省
年3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省级财政继续通过造林绿化补助等资金渠道支持生态修复、乡村绿化、森林质量提升、林草碳汇等。年11月11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年,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构建起区域性林草碳汇交易体系,全省林草碳汇项目规模力争达到万亩。到年,林草碳汇有效参与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林草碳汇多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林草碳汇项目总规模力争达到万亩。
福建省
年3月31日,福建省林业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探索推进竹林碳汇开发管理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建设。
年12月7日,福建省龙岩市林业局发布《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林业碳汇试点,鼓励国有林场、林业企业等积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研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强化森林经营和灾害防治等固碳减排措施,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营造碳中和林,推动碳中和行动。
国内发展森林碳汇的必要性
首先是责任确立与认识滞后的问题。我国于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正式加入国际节能减排行列;年发布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年将具体减排计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中,确定到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年下降40%一5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日趋严重。对比欧美国家,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建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对森林碳汇概念和森林碳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其次,从现实层面考虑,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需要,是推进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需要,也是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国内发展森林碳汇的可行性
理论层面,首先是公平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森林碳汇交易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公平原则,让温室气体排放者承受更多的成本,环境保护者获得更多的绿色财富,实现公平的价值理念。其次是比较优势理论。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优势理论,我国在社会政治、林地资源、市场需求、实践经验等方面具有开展森林碳汇贸易的比较优势。第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森林碳汇作为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度安排,让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者向森林经营者支付技术和资金以实现内部补偿。制度层面,我国已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所,这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与发展奠定了物理基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奠定了产权基础。技术层面.我国以森林为载体的森林碳汇丰富,造林技术不断提升,碳汇储量计量方法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