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东北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辽宁三学会发布科
TUhjnbcbe - 2024/11/5 9:16:00

课题负责人:刘雅静.沈阳大学

原题目: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平台:辽宁省社会学会、辽宁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辽宁省社会学会劳动学会“第2届优秀科研成果发布会”

发布时间:年10月24日

摘要近年来东北地区高校毕业生数量出现上升的趋势,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与日俱增,东北地区高校大批毕业生舍近求远人才外流。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就业能力差、期望过高、女大学生受歧视等。东北构性人才过剩外流与“匠人”不足同时并存。建议提升东北地区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摆正求职心态,建立和完善女性生育费用的社会补偿制度,将就业政策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东北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课题组通过对东北三省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及统计数据,从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趋势中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但是由于部分指标数据缺失,所以缺失数据的指标利用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按照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指标体系,选取合适的分析评价模型。

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就业共同体角度对问题加以整体性把握,而不是像以往的研究仅从毕业生或用人单位某个环节或某个局部去考察,这样可以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从学生自身、高校、就业市场、经济、社会全局作整体的概括分析,并依此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东北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规模

1.1吉林省毕业生规模

从吉林省发布的最近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大学毕业生共计人,比上年增加人,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共计人,比上年增加了人,本科毕业生有人,比上年增加了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有人,比上年增加了人。与年吉林省教育厅发布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总数人相比,年毕业生总数再创新高。结合吉林省教育厅从年到年发布的调查数据发现,吉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

1.2辽宁省毕业生规模

从辽宁省发布的最近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年辽宁省全省高校毕业生达人,比上年减少了人。其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共计人,比上年增加了人,本科毕业生共计人,比上年增加了人,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比上年减少了人。结合辽宁省教育厅从年到年发布的调查数据,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较为相似,无太大增减幅度。

1.3黑龙江省毕业生规模

从黑龙江省发布的最近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年,黑龙江全省毕业生人,其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共计人,比上年减少人,本科毕业生人,比上年减少人,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比上年减少人。集合黑龙江省发布的年-年数据来看,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较为相似,无太大增减幅度。

2.就业率

2.1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率

在年吉林省发布的最新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中,吉林省全省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1.99%,与年的就业82.61%相比降低了0.62%。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研究生就业率79.46%与年就业率80.36%相比降低了0.9%,本科生就业率为83.82%,与年就业率84.31%相比降低了0.49%,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8.64%,与年就业率79.43%相比降低了0.79。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从年到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大学生业率在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中都有所下降。

2.2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率

黑龙江省现有81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9所,高职高专院校42所。截至年,黑龙江省全省高等教育毕业生共有21.45万毕业生,17.35万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为80.9%,与上年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这其中,当年毕业的包括硕士或博士在内的研究生就业率82.81%,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0.99%,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0.22%。从以上数据总不难看出,黑龙江省从年到年在全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持续稳定。

2.3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生就业率

辽宁省现有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中央部委属5所,省属58所,市属19所,民办33所;按办学层次分,本科院校64所、高职专科学校51所。由于辽宁省暂未发布年完整的毕业生就业报告,所以截至年,辽宁省全省高等教育毕业生共有个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16%,这其中,当年毕业的包括硕士或博士在内的研究生就业率90.0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9.89%,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65%。从以上数据总不难看出,相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年相关就业率数据,辽宁省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各个学历层次就业率都高于其他两省。

(二)就业特征

1.就业区域分布

1.1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分析

根据黑龙江省年《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在全国31个省级地区高等教育毕业生流向区域均有分布,按照各个省级地区分布统计,其中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东北区域有人,占总体的65.87%;泛渤海湾区域有人,占总体的12.15%;泛长三角区域有人,占总体的7.56%。

1.2吉林省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占比为58.84%,其中研究生占比为50.27%,本科生占比为51.94%,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比为76.87%。就业区域分布在渤海湾区域的占比为18.11%,其中研究生占比为23.67%,本科生占比为19.71%,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比为12.78%。就业区域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占比为10.17%,其中研究生占比我10.37%,本科生占比为12.62%,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比为4.71%。

1.3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分析

辽宁省毕业生以东北大学学生为代表,毕业生多数就业流向为东北地区(辽宁省)占比24.1%,其次是北京和广东,占比分别为16.3%、10.7%。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大学生多数选择留在东北地区就业,从事的行业多数是信息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基本上属于国有企业或者机关单位。选择离开东北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会选择北上广深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虽然国有成分比重不如东北地区高,但是很多新兴产业或者诸如强之类的大型企业也是东北地区缺少的。从中可以看出,各省市的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会产生一定的

影响。

2.单位行业分布

2.1黑龙江省毕业生单位行业流向分布

根据黑龙江省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省内各个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制造业(12.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18%)、教育(11.39%)。

2.2吉林省毕业生单位行业流向分布

根据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省内各个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制造业(13.55%)、教育(11.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89%)。

3.就业单位属性

3.1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分学历就业单位性质

根据黑龙江省《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高等教育单位(52.88%)、医疗卫生单位(14.50%)、科研单位(12.36%),其中高等教育单位的占比超过了一半以上;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私营民营企业(26.58%)、国有企业(23.41%)、灵活就业(14.09%),硕士毕业生选择的差别不算太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私营民营企业(42.80%)、灵活就业(31.35%)、国有企业(10.77%),其中私营民营企业占比比较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私营民营企业(51.92%)、灵活就业(23.57%)、国有企业(11.51%),其中私营民营企业的选择占比超过了一半以上。

3.2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分学历就业单位性质

根据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国有企业(23.19%)、中初教育单位(17.03%)、私营民营企业(16.83%),研究生选择的差别不算太大;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私营民营企业(48.03%)、国有企业(14.47%)、灵活就业(13.85%),其中私营民营企业占比比较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排在前三位的

分别是私营民营企业(44.39%)、灵活就业(18.11%)、国有企业(15.04%)。

二、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东北三省各个年度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及统计数据,从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趋势中分析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生产总值GDP、男性占就业人数比重、留省就业人数比重、热门行业就业人数比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行业)、本科以上学历就业比重、A类性质单位就业比重(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期望薪酬作为研究自变量,就业率作为因变量,根据得到的指标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做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

由于年国内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第一批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于年正式毕业,所以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年-年17年东北三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及统计数据,整理出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男性占就业人数的比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就业人数的比重、留省就业占就业人数的比重、热门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行业)就业比重、A类性质单位(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比重、期望薪酬这六个指标相应17年的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东北三省年-年17年的GDP总值。

2.描述性统计分析

模型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先对选取的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的分布情况、离散程度等做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此为后续模型的结果分析做参考。

从年到年之间,东北地区大学生平均就业率在79.5%左右,麦可思公司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中,全国的大学生近十年平均就业率在77%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大学生平均就业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情况较全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结果尚可。男性就业人数比重在48%左右,由此可见,平均就业人群中,男性人数少于女性。留省人数平均就业比重在56%左右,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留省就业,但是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到东北之外的城市发展。东北地区平均有78%的大学生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等热门行业。

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就业占比是61.78%,也就是说将近40%的就业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要强过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所以就业率占有很大的比重。A类性质单位指的是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东北地区大学生在这些单位平均就业占比为18%左右。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期望薪酬是元左右,从就业调查报告中发布的数据来看,往往大学生就业获得的实际薪酬要低于期望薪酬。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

层次分析法在构造判断矩阵时涉及到专家打分环节,由于与就业方面相关的专家难以找到,所以采取的办法是对东北地区应届及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1问卷的设计

在分析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时,选取了综合能力、专业及个体差异、个人成长期望、学校状况、社会环境五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二级影响指标,因为要调查的是东北地区大学生对于就业影响各个因素的打分情况,所以利用选用的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元素的含义对问卷进行设计,相对于上层指标,用两两比较打分的结果来判断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影响程度。例如,如果被调查者认为两个因素A、B对于上层指标的影响同等重要,则在同等重要的方框中填写AB;如果被调查者觉得因素A比因素B稍微重要,则在稍微重要的方框中填写A;如果被调查者觉得因素B比因素A强烈重要,请在强烈重要的方框中填写B。

问卷共涉及六个大问题:第一,将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一级指标因素(综合能力、社会环境、专业及个体差异状况、学校状况、个人成长期望)进行打分;第二,请将影响综合能力的二级指标因素(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表现能力、求职能力)进行打分;第三,请将影响社会环境的二级指标因素(就业政策、经济环境、行业状况、人才市场)进行打分;第四,请将影响专业及个体差异的二级指标因素(学位学历、性别、所学专业、户籍状况)进行打分;第五,请将影响学校状况的二级指标因素(学位排名、学校位置)进行打分;第六,请将影响个人成长期望的二级指标因素(福利保障、薪资待遇、晋升机会)进行打分。

1.2问卷的实施

调查时间:年5月12日-年10月15日。

调查地点: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调查对象:东北地区应届、往届毕业大学生。

调查目的:本次对大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收集东北地区大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各指标的评价分数。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对东北地区在校应届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得到大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打分;二是作者本人在中国建设银行、阿里高德地图、京东集团实习期间,对东北地区毕业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在线设计问卷、设置属性并发布问卷、发送问卷及查看调查结果,最后下载调查数据。

调查过程:年5月12日,设计调查方案;年5月13日,设计调研问卷;年5月14日-年9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年9月21日,在问卷调查结束之后,本人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具体的能够反映调查主题的数据。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不对被调查者进行过多的谈论,尽量收集到被调查者的真实数据,不对被调查者进行诱导。

1.3数据的处理

调查共发放了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份,其中应届生问卷份,往届生问卷份。学生范围涵盖了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共9所大学。涵盖了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税务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共7所大学。涵盖了辽宁省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9所大学。每类院校的大学生都有涉及,样本的分布较为均衡,因此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性。

2.模型的构建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最高层是指决策的目的,课题主要是指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环境影响因素,中间层是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环境影响因素的一级评价指标,最底层是对一级评价指标构建的二级评价指标。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2.2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的分析方法都是以一定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个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1-9标度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的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3.模型结果的分析

由评价数据可以看到,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因素的一级指标重要性顺序是综合能力与个人成长期望,两者在被调查者心中的重要性相当,紧随其后的社会环境和专业及个体差异的重要性相同,东北地区大学生认为对就业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学校状况。二级指标中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认为在寻找工作时企业更看重毕业生是否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是否参加过社会或者学校举办的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次在二级指标中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较大的是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而二级指标中的学校位置对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影响是最小的。

3.1综合能力影响

东北地区大学生综合能力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招聘人才,会对各方面进行考核定量,学历和能力对于求职来说是二者是并驾齐驱的,并不是像社会上流传的那样,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只看学历不看能力,学历代表了一个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是一个学生可以胜任岗位的基础。东北地区大学生就业方面,影响综合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表现能力和求职能力。

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数、排名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能力的直观体现。现在很多招聘都是在企业的官方网站上或者是人才招聘网、大学生求职招聘网等上面直接投递简历,而学生在填写简历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填写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情况、有无挂科、专业排名、学校排名等,有的还需要填写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的标准。东北地区生源数量比较庞大,学生脱离了家长的管制,学校在管理上面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严格把控,所以就出现了学生逃课、整日沉迷于游戏、看电视剧等,时间都浪费在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每年都会有因为挂科重修而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延迟毕业就会对求职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了学校内的成绩和表现之外,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专业课方面的从业资格或者相关的证书是否考取等等也是现在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另外的标准,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异,也参加了校内外的大型活动,但是可能英语没有过六级,就错失了优秀企业的求职机会。在东北地区,除了工农林业之外,其他产业经济不是很发达,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少具有这种提前考取未来工作相关证件的意识,所以导致最后在毕业的时候拿不出企业需要的相关证书,或者在临近毕业期间现去考取而错过企业招聘的机会,这对就业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实践能力的影响。现在的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的时候都会考虑学生是否有岗位方面相关的工作经验,企业现在都希望招聘来的应届大学生不是职场小白,不需要从头教起,所以大学生在学校课余期间,参加一些实习或者兼职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东北地区存在这样的情况,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并不多,而且一般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公平的落入到大学生身上,这就导致大学生有想尝试的想法但是没有实践的地方,应了那句话老话,“空有一身武艺没有用武之地”。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在东三省各高校求学期间,或多或少都会被东北的地方特色所吸引,在学习的课余时间以及法定假期,寝室之间就会成帮结队地往返于东北地区的各个景点和娱乐场所。而其他省市的学生大多会在短假期的时候旅游,在长假期的时候一般都会找实习单位锻炼自己,所以东北地区大学生参加实习的意愿不如省外的大学生强烈,等到找工作的时候,别动大学生都是在某某单位实习过,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在实践方面只能交白卷。

表现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在求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招聘单位相关的负责任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笔试结束后都会举行面试的环节,基本上现在的面试都包括二到三轮,其中包括集体面试(也称之为群面),单独面试。在集体面试的环节,有的是辩论,有的是无小组讨论,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群面,考官主要观察的就是大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能力,是否在人群中更能凸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单独面试的环节中,考官主要在意的是大学生沟通的技巧。东北地区大

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很少接触到大型课外活动,很少有锻炼自己表现能力机会,这就使得在招聘的时候,会出现紧张,无话可说的尴尬情况,或者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考官期望,这样的表现能力在考官心中是无法留下深刻印象的。

求职能力的影响。国内现在针对应届生有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两个求职季,全国的企业都会在这个期间对应届大学生进行招聘,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很多,大学生能否及时了解招聘进度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就业。从多数求职过或正在处于求职的大学生的经历来看,求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求职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不会处理获取到的求职信息,以及对求职信息进行筛选分类,付出的代价就是错过合适的机会。

东北地区大学生的就业途径主要通过学校的宣讲会以及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有时会出现多家企业的宣讲会在同一天,甚至在同一天的上午或者下午,大学生必须做出舍弃,结果可能就会错过合适的就业机会,所以求职能力是大学生在毕业和正式工作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工作结果的体现。

3.2专业及个体差异影响

学位学历的影响。年黑龙江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率82.81%,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0.99%,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80.22%。年吉林省研究生就业率为79.46%,本科生就业率为83.82%;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8.64%。纵观全国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不难发现,学位学历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敲门砖,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是社会最为或缺的,各大企事业用人单位、国企高校等争相抢夺稀有的博士资源,所以具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相对其他层级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略有优势。通过对东北地区硕士、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比较,发现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毕业生平均工资高于本科生,本科生平均工资高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所以,学位学历越高,也是另一种学习能力的证明,在一定程度上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近几年社会上所发布的校园招聘信息要求来看,几乎所有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应征者的学位学历都做了要求,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不同要求,也有对第一学历是本科的要求,/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等,从这些要求上来看,学位学历成了在校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道门槛,更高的学位学历,象征着更多的就业机会,高薪,优越的职位。

所学专业的影响。根据东北地区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近年来东北地区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升高,有些专业甚至超过了不少本科专业。这就颠覆了很多人觉得专科生在就业方面比不上本科生的认知。其实读大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在毕业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对于现在的就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对专业。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于本科学生而言,在学位学历上存在一定的劣势,但选好专业,说不定也能够在也方面逆袭本科。

就业率是家长、考生评判一所大学专业好坏的重要依据。高职高专工科类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高职高专主要是培养以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这与高职高专的教育定位是一致的,毕业生需要具备能够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

很多学生抱怨专业不对口,一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可见专业对大学生的就业是有很大影响的。然而东北地区大多数本科专业都是重理论,实际技术性不强,毕业后专业选择方向太广,并不如专科生就业容易。有的同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有的同学在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认识不清,还有些同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的专业太好,结果分数不够调剂到了其他冷门专业。这些都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所学的专业提不起兴趣。

性别的影响。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对性别存在歧视,仍沿袭着老一套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性不适合做一线工作、不能经常出差、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结婚休产假带孩子等等对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对此社会各界虽然已经呼吁多年男女平等,但是只招男生不招女生这样的字眼在各大招聘平台上仍然屡见不鲜,而且毕业生在工资方面也会出现男女起薪不平等的情况。

毕业生户籍的影响。户籍问题决定了很多东北地区毕业的大学生的去留。在一些户籍问题比较严谨的城市,外地生源留任受到很大的局限。在就业市场上,很多职位是针对本省户口或当地生源的。

3.3个人成长期望影响

福利保障。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时候除了提供标准的薪酬之外,额外会用一些福利来增加吸引力。作者本人浏览了最近一年的招聘信息,从中发现,东北地区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的福利条件基本上是五险一金,而少数企业会增添像采暖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餐补、房补、商业保险、年终奖、企业分红、企业年金等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福利,但几乎没有企业会将这些福利同时提供,而在省外的其他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大多数会将这些福利同时提供给毕业生,这

种情况好比同样的一种商品,一家商场只卖商品,而另外一家商场除了卖同款的商品外,额外还会有一些赠品,那么大多数人的选择可想而知。

薪资待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属于刚进入社会工作的群体,对薪资待遇有着自身的期待标准,从工资按月结算,到年薪,再到年终奖、企业年金、企业分红等等,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在薪资涵盖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目前,从东北三省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工程造价、工程建设、人力资源、IT技术产业、互联网行业、计算机工程及软件方面毕业生的起薪比较高,而多数大学生看到别让在炫耀高薪的同时也希望自己拿到同样的报酬,这就是的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对薪资待遇的期许偏高。

另外,现在国内众多的企业在全国各省市之间遍布分公司、子公司等,而同一家总公司旗下的分公司,同样的部门岗位东北地区提供的薪酬与其他城市提供的薪酬相差甚大,举例来说,年秋招之际,东北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给予毕业大学生柜员岗位的起薪在元左右,而南京地区的邮政储蓄银行柜员起薪在左右,很多离开东北地区到外就业的大学生认为,付出同样的努力,为什么不选择有更高回报的地点工作呢?

晋升机会。大学生选择就业的企业往往处于多方面的考虑,而大多数的学长学姐,或者是亲朋好友都推荐应届毕业生去一些知名企业这样的大平台去发展,因为大平台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企业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都会问他们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规划,而职位晋升是大家都会考虑的问题,谁也不想在基层工作一辈子,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东北地区,国企岗位少竞聘人员多竞争激烈,私企民营企业晋升的机会小,而且有一

些靠关系上位的不良竞争风气使得东北地区的企业的晋升空间对大学生来说吸引力较小。

3.4学校状况影响

学校排名的影响。学校排名是社会对大学的一种一致认可度,代表了每一所大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输出优质毕业生源的质量,当下社会,大学生毕业的学校是大学生身份的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学习能力,而企事业单位更看重从排名靠前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年之前,中国共有34所工程高校,所工程高校,其中,东北地区共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所工程高校,加上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共11所工程高校,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地区整体高校教育水平在国内都算佼佼者。但是相较于在国内名声更响亮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东北地区的高校又存在一定的劣势。无论国企还是私营企业,更为看重是否是“名牌”大学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更高的学府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更为

严谨,使得从这些高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更有质量,而且在信誉和工作能力上更有保证。好的学校平台会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大学生在校期间也会结识更优秀的同伴,个人的成长速度是相较于排名靠后的学校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东北地区大学生在择业时对有名校倾向的企业来说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

学校位置的影响。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发展主要以工业、农业、林业为主,经济略有落后,而在国内中部、东南沿海一带经济更为发达。而且近些年发展势头很猛的第三产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与其他省市相比相去甚远,所以,学生更倾向于那些选择机会多,发展平台大的企业。但是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每年对应届生的招聘数量需求是有限的,往往在中南部招够所需数量的毕业生之后,就不会特意再到东北地区进行招聘。所以受地理位置的影

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只有往外走才能有机会应征优质企业。

3.5社会环境影响

就业政策的影响。自从年教育部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国内各个大学每年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数量直线上升。从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近万,到现在大学毕业生数量奔着千万而去,“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等词汇已经无法形容国内的大学生就业情况。高校在执行扩招政策的同时降低了入学分数这一门槛,这就导致扩招之后入学的大学生被录取的最高分数与最低分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值,结果就是学生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最后导致学习效果的不佳,不能将专业知识技能用到实际中去。

除了扩招政策对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外,各个省市政府对毕业生采取了人才引进计划,对初次留省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住房补助以及无房产落户等,对于特殊人才的引进,则一次性提供高额补助,这些利好政策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有诱惑的吸引。但是东北地区在人才引进这一方面的政策条件还不能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东北经济产业的落后,就业问题的严峻,使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背井离乡。

东北地区具有的资源量其实是非常庞大的,但是缺乏优质的产业条件,协同发展的历史基础,以及企业发展的前瞻性,使得东北地区经济现状远落后于全国人民的发展期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政府希望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到基层岗位上支持经济建设,而大学生又处于一个养尊处优的优渥的成长环境,不愿意吃辛苦,所以经济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岗位人才的缺失,而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又留走于省外。

行业状况的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从城市去向来看首选的几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从就业去向来看,国企、名企等依然是毕业生首选的企业。近年来,国内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企业大幅度裁员,年甚至出现了企业与大学生建立用人合作关系后又违约的情况,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可见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

目前来看,东北地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最多的行业是教育类,其中包括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也有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的民办教育机构。教育行业相对实业量小,就业率、薪资待遇和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整体较高。另外比较热门的行业就是互联网工程、网络工程、电商、IT技术、数字媒体、通讯工程等这些新兴企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东北地区的分布少之又少,可提供的岗位更是几不可见,对于东北地区有限的就业岗位和富于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跨专业就业、向东北地区之外的地方寻找就业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途径。

人才市场的影响。当下大学生找工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企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北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辽宁三学会发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