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网」
年,我国林草科技领域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林草科技创新体系,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争取“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取得新突破。争取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布局林草领域重点专项,经费预算33亿元;参与“科技创新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获拨经费预计3亿元以上;将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研究纳入科技部重大病虫害防控重点专项“揭榜挂帅”榜单,经费万元。预计“十四五”期间,林草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总经费达到36亿元以上,比“十三五”期间总经费投入增长一倍以上。
——“揭榜挂帅”等国家林草局重点课题取得新进展。启动“揭榜挂帅”类、基础类、应用类等五大类19项局重点课题。松材线虫病防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取得明显进展,并针对褐梗天牛是否传播松材线虫病新问题及时启动应急攻关项目。森林雷击火防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围绕雷击火感知体系构建、火险预警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在大兴安岭林区建立雷击火野外试验观测站17个。联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期森林资源核算成果,全国林地林木资产总价值25.05万亿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15.88万亿元,森林文化价值3.1万亿元;完成第四期核算项目启动筹备工作。
——与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国科协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积极主动作为,全面加强与全国科技系统三大部门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科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国家公园研究院,围绕林草行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高端智库和加强学术交流,推动中国林学会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拟与科技部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草原、国家公园、林草病虫害防控、林草碳汇等长期稳定支持,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等。
——提高科技奖励标准达到新高度。全国林草系统年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评选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国家林草局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奖励金额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奖励金额从20万元提高到25万。同时,加快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遴选第三批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4人、领军人才23人、创新团队35个。推荐9人参评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参评“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个科研团队申报创新团队。
——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联合浙江省政府共建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与江苏省政府推进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建设,印发《中国油茶科创谷规划(-年)》。河南宝天曼站和河南黄河小浪底等2个生态站入选国家野外台站,国家野外台站总数达到11个。新建东北林草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等3个局重点实验室、河北崇礼森林等5个生态站,批复第三批长期科研基地41个,成立9家林草创新联盟,认定1个林业科技园区、2个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和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国家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基地建设,年拟认定家。
——林草科技“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创新局面。整合全国优质林草科技资源,创办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先后在13个省(区、市)举办16期,累计多万人次收看,被评为国家林草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先进典型推荐展播。
组织开展林草科技援藏活动,举办西藏“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术现场演示推广,组建16个“林草高新技术进青海”科技服务团。持续开展定点县科技帮扶,新筹0万元安排21个项目帮扶定点县发展,组织科技特派员与4个定点县69名乡土专家结对子。组织多个服务团0多人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发布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项,发布黄精、铁皮石斛、文冠果等十大林草产业致富技术信息。加强林草科学普及,联合科技部出台《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开展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认定工作。
——标准质量工作获得新提升。首次召开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构建森林资源、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等11个领域标准体系。发布30项国家标准、54项林业行业标准。成立生态旅游、木雕2个行业标委会,完成林草种子等6个全国标委会重组。组织制定1项ISO国际标准,获批2项ISO国际标准项目。完成年省级食用林产品安全评议工作,开展北京冬奥会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供应基地调研督导,完成年林产品质量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