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网上有这样一则言论,日本人舍不得砍掉本国的树木,于是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然后把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压碎,做成纸浆出口到中国。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的谣言当中依稀讲了,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好像是60%还是70%来着,中国的这个17%,以此大肆吹捧说日本多么有环保理念,日本为了自己国民能够呼吸上新鲜空气,做了多么大的贡献和牺牲。
当时什么都不懂,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还一脸崇拜,再后来我和我的朋友们聊天,发现不止我一个人读过那种文章,好像好多人都读过。
要注意10多年前的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一个谣言,竟然被这么多人听到,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直到后来慢慢长大了才明白,一次性的筷子制作,压根就没有降低森林覆盖率。
更重要的是日本从我们国家进口筷子压根就是无奈之举,换句话来说走投无路才这样做,毕竟这可是一个实打实的赚钱买卖。
我现在给大家算一笔经济账,我们按照一立方米的木材来制作筷子计算,就会发现一立方米的木材能够制作出来的筷子大概是5万双左右,而这些筷子带来的直接收益,能够达到元左右。
问题的关键在于制作筷子需要的木材根本就不是正儿八经的木材,而是速生杨。
这些木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压根不需要人为看管,只需要种上之后过几年就可以过来收,一般两年即可。
更重要的是这些木材在哪里都可以成长,一年时间就能够长到三米高,而且不花费时间,不花费精力,成本非常的低。
但是大家都知道市场讲究的是供需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市场的供应端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市场的需求单。
需求单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大规模生产一次性筷子,当时日本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厂非常多,最多的时候能有70多家,而且这些筷子的售价也非常高,一双筷子的售价能够达到20日元。
只不过我们国家的筷子迅速占领日本市场,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日本市场,是因为售价更低,基本上1.5日元一双筷子。
更重要的是,从木材的进出口问题来看,日本也一直在向我国尝试着出口木材。
而之所以出口木材是因为日本早些年的原生森林大部分被砍伐殆尽,为了增加森林覆盖率,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可是这些树木如果不能形成动态平衡,也会产生生态累赘。
以至于日本林业厅也曾经表示,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砍伐速生林出口。
所以我们会发现木材这个事,在国际方向都是大趋势动态平衡。
我们对日本出口木材制作的筷子,日本有的时候也会对我们出口木材,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制作这种筷子的木头根本就是最常见或者速生木材,这些木材随便在一个地方种,上个一两年马上就能够制作成筷子,对于林业覆盖率和林业覆盖密度根本就没有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10多年前那个时候,通过各种杂志报刊或者通过各种电视节目讲解的这些事,是不是感觉到匪夷所思。
我到现在都依稀记得,那个时候一有专家说我们把木材制作成筷子,然后卖给日本,就觉得我们卖的各种木材是非常珍贵的木材,我还以为是黄花梨木材呢。
结果到头来一看,只是一些速生木材。
这些速生木材,一两年成型,而且根本不需要找到森林里面的木头,那些木头反而大有用处,只需要找到一些最普通最劣质最低廉的。
毕竟只是吃个饭而已,而且还是一次性的筷子,用完之后就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了,闲着没事弄那么高端大气的干什么?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筷子其实是用的木材的边角料或者废弃物做的,这一部分也压根不会影响到森林覆盖率。
这就让我突然想起来,最近一些公知的各种言论,就比如一些老教授他们好为人师,在讲台上说一些明显夸赞外国阅览员的情况,而我们的年轻人第一时间能够站出来反驳批判这种情况。
所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年轻人也没有那么好忽悠了。
有一些老公知张口就来,似乎说的头头是道,但反过来想一想,可能说的狗屁不通。
国外的老公知或者国内的老公知市场发展越来越难了,他们想要再赚这样的饭钱难度极大,不知道对他们是该可怜还是该可恨,但无论如何,可笑可笑甚是可笑。
顺便再讲一下,还有一些筷子是用竹子做的,而竹子的生长速度就不用多讲了。
要往那一种,只要是条件合适,就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利润在这摆着,今年种了明年砍,明年砍了继续种,有钱赚,而且这个钱赚的又是干净钱,干啥不赚?
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