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8日,ScienceAdvances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团队与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团队合作题为“Speciesrichnessstabilizesproductivityviaasynchronyanddrought-tolerancediversityinalarge-scaletreebiodiversityexperi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钱江源国家站的包含从单一树种到24种混合树种多样性梯度且设计有多物种库的大型亚热带森林控制实验平台(BEF-China)的长期累积数据,解析了森林建成十年间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异步性、种群稳定性以及群落耐旱功能多样性对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揭示了树种多样性对森林稳定性影响机制。
该研究通过钱江源国家站的包含从单一树种到24种混合树种多样性梯度且设计有多物种库的大型亚热带森林控制实验平台(BEF-China)的长期累积数据,发现在物种丰富度高的群落中,树种间生产力的年际变化缓冲了气候胁迫造成的群落生产力下降。而这种缓冲效应又与树种间和气孔控制及抗性-资源获取相关的耐旱性特征差异形成的功能多样性呈正相关,即耐旱性、水分传导率和蒸发能力是影响树木生产力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森林群落的耐旱特征和用水策略越多样化,在气候波动时生产力表现越稳定。该研究剖析了森林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内在机制,证实了多样性对于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未来林业管理、森林恢复以及和碳补偿相关的行动,即应该种植、恢复和维持物种丰富多样的森林。这也是未来应对气候变化时能够维持和增加森林稳定性的关键。树种多样性和耐旱性功能特征对群落稳定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