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热搜,这三个词联系起来,不是因为疫情,也不是因为学术成就or丑闻,而是因为“去教学楼的唯一通路被屎挡住了”。
正所谓同屎不同命,一般屎被乖乖冲走,激进屎冲出化粪池“找存在感”,精英屎可是要重新利用,当做灵丹妙药再被“吃掉”的!“吃屎”能治病?
没错,“吃屎”真的能保持肠道健康!
荒唐!吃屎的娃更健康?
就在这个月,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公布了一项极为重口味的研究成果:给刚出生的婴儿“吃屎”,反而让婴儿更健康。实验的对象是剖腹产婴儿,具体操作是在婴儿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时,将孩子母亲的粪菌掺在母乳中喂给孩子。所以剖腹产婴儿做错了什么,要在正常分娩的娃吃奶的年纪又吃奶又吃屎?这要从剖腹产婴儿特殊的出生途径对其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说起。
剖腹产婴儿由于不经过产道,失去了获得母亲体内微生物的机会,这个“缺失”会让剖腹产婴儿有更大的风险患上哮喘和过敏性疾病。那么如何补上这个“微生物获取缺口”呢?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办法:粪菌移植(FMT)。
经过三个月的实验和连续跟踪监测,研究者对比“吃过屎”和“没吃过屎”的剖腹产婴儿,发现前者的肠道菌群与顺产婴儿更相似。也就是说,剖腹产婴儿通过粪菌移植,可以获得跟顺产婴儿一样的健康肠道菌群,由于微生物缺失造成的疾病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拉肚子的产物,也是治病的药方?
粪菌移植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其原理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在现代医学领域,这种治疗方法首先被用于对付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导致的严重腹泻和炎症性肠病。
艰难梭菌到底有多“艰难”?其实这个名字更像是科研人员对这种病菌的吐槽——分离培养起来太困难了。正确来讲,它是一种厌氧型细菌,巧了,人体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的各种细菌会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然而出于治疗目的服用抗生素后,原来的病原体固然被杀灭了,但病人结肠内的微生物种群也会被误伤,这就给了艰难梭菌趁虚而入的机会。
这种细菌“活力满满”且血槽极厚,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抗生素界的“狠角色”诸如万古霉素、甲硝唑等在它面前也常常败下阵来。根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每年感染这种细菌的总人数就超过了30万,其中约1.4万人因此丧生。
年,美国内科医生本·艾森曼使用了“粪水灌肠”的方法治疗伪膜性肠炎,并将这种荒诞却有效的治疗方法记录在自己的论文中。面对“油盐不进”的艰难梭菌,束手无策的医生选择“抄作业”,再次启用了这种重口味的“反哺”疗法:将健康人的粪便与盐水混合过滤后,通过插在鼻子上的塑料软管,把混合物直接注入到患者的肠道内。
病人心里的阴影面积是不是已经三室两厅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个怎么看都不靠谱的治疗方法居然真的奏效了。
81岁的女性患者在接受了她儿子的粪便移植治疗三天后,腹泻症状竟完全消失了。接下来的6名感染患者中也有4名在接受粪便移植后短时间内恢复了健康。年,科学家针对43名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做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了接受粪便移植的患者治愈率高达90%。
迎风都长肉?那不如试试吃屎
瘦的人都是相似的,胖的人却各有各减不下去的“胖”。
但科学家们发现,胖瘦群体之间肠胃菌群的差异确实可以导致体重不同。而粪便移植本质上是对肠道菌群的移植。对,就是你想的那样,通过粪便移植来减肥。
既然理论上可行,那就试试吧。年,医院进行了一项实验,选取体型偏瘦和肥胖的两组人,从其粪便中提取微生物群,然后分别植入两批实验鼠体内。结果,植入了纤瘦者粪便的小鼠明显变瘦,肠道内细菌多样性也增多了。
三年后,医院进一步展开了一项临床试验。实验参与者服用以身体纤瘦者的粪便制成的口服胶囊,连续8周后,参与者均没有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不过其体内的胆汁酸产量明显上升。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有助于增强脂肪代谢。也就是说,“吃屎”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减肥灵药,但其增加胆汁酸分泌的效果明显,可以达到增强肥胖者的脂肪代谢并改善肥胖症以及相关的代谢紊乱的效果。
别急着拒绝:不妨吃口屎冷静一下
是西医在胡闹吗?
认真说起来,“借粪治病”这个灵感中国自古就有了。早在东晋时,葛洪就在著作中记载了一种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的“黄龙汤”。别被这个漂亮的名字蒙蔽了,先仔细看看“黄龙汤”是啥吧——“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是不是一言难尽了?别急,后面还有四个字的补充:“陈久者佳”。
而国外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年,一位德国医生把这种方法记录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比葛洪晚了多年。
被古今中外都盯上,也是“黄龙汤”表现太过优秀。但研究归研究,有个问题也一定要注意:尽管经过了一系列处理,粪便中潜藏的各种致病菌与病毒也值得警惕;肠道里上千种细菌相互作用、影响的机制,人类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明白,因此粪便移植尚未大规模推广。
潜台词: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普通人可千万别DIY。
不过随着研究实验的进行,粪便移植治疗的可行性正在不断提升。除了在安全性层面的反复考量和试验,科学家也在想办法消除从鼻腔或肛门直接“灌汤”的恶心体验。无色无味的人类粪便冷藏萃取液和粪便胶囊问世,在保留病人所需微生物品种的基础上,其功能效用“不输”新鲜粪便,同时也能达到传统移植法同样的疗效。
尽管在现在看来,“吃屎”疗法对大家来说还是难以接受,但我们不妨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项研究。毕竟“吃屎”治病这件事,在治疗效果↑、恶心体感↓的基础上,通过人体自身菌群“自救”的方式未尝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也许有一天,“吃屎”也能成为体贴的关怀:肠胃不舒服吗/胖了吗?吃口屎试试吧~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