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绿色发展要闻丨双一流建设的底气从哪里
TUhjnbcbe - 2025/2/18 19:57:00
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m.39.net/disease/a_o4v5xsx.html
<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双一流”建设为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三五”期间,南京林业大学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夯实学科育人的根基;将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及学校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南林特色学科生态体系

5年来,南林学科建设捷报频传:

年9月,林业工程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点;

年12月,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林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A+学科数全国并列第22位。

年5月,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后续动物与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等6个学科陆续挺入ESI学科全球前1%的行列;

……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振奋人心,也证实了学校尊重办学规律,“不求大而全,但做特而精”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的科学性。

面对“双一流”建设呈现的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生态,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积极担当,在“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的判断上,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高建设标准、更强治理能力,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指引方向。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说:“没有青藏高原哪有珠穆朗玛峰?‘双一流’建设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标杆,要引领全校往前走。”

南林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实施率先突破工程:一方面,着重打造世界一流的林业工程学科,整合布局并重点推进林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两个优势学科的协同增益。另一方面,以“林业工程学科群”为核心,融合工科类学科,组建林业工程学部;以“林学学科群”为核心,融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等学科,组建林学学部,通过融合与交叉,实现以林业工程和林学高峰学科发展为引领,推动高原学科和支撑学科协同发展,学科横向交叉,实现学科水平的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

同时,学科布局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结合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拓展学科深度,逐渐形成具有南林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生态体系。

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新时代下,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作出哪些变革?

5年来,南林严守学位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红线,努力答好这道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答题。

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让“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十三五”期间,南林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在入口关上,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南林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才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同时,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让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5年来,研究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子刊及IF10以上高水平科研论文48篇,学术贡献年均提升40%;入选国教指委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19篇,省重点课题30项、省优秀博士论文12篇、省优秀硕士论文37篇。

为做好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把专业实践落到实处,南林探索出基于校-企-生多赢的“五维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通高校、企业间的壁垒,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机制,真正将大学建成没有“围墙”的知识创新体系。“‘五维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分别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

优秀的林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流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绿色的人文情怀。为此,南林打造基于“生态+”的“三结合四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以特色“生态+”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机制、运行载体、课程体系,构建全员参与、多维协同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生态共同体。

福布斯中国年30岁以下精英榜单,南林生物与环境学院届校友、大地量子合伙人兼商务副总裁黄彦翔榜上有名。近3年,南林50%以上研究生毕业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主战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超过95%,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陈永生

通讯员:谌红桃

原标题:《绿色发展要闻丨“双一流”建设的底气从哪里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发展要闻丨双一流建设的底气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