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蔡元培先生的弯道足印
上海市华山路303弄16号,有对外开放的蔡元培故居。生于1927年的蔡元培之女蔡睟盎先生居住在那里。这位面目清秀但身体很瘦弱的长者待人十分亲切、温和、平易、坦率,处处给人以名门之后的高雅气质。她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加入地下*,既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老革命。她曾经说过“关于我父亲的历史,大陆方面讳言他参加1927年的清*,而台湾方面则讳言他与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事,这两种做法都不够实事求是。”
1924年,蔡元培57岁,1月12日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由孙中山先生提名,蔡元培先生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蔡元培先生南下上海、后来再游学欧洲。1927年,国民革命*北伐,蔡元培奉命回国。事实上,自1927至1931年,作为同盟会、中华民国和国民*三重元老,蔡元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是反共的。1927年3月28日国民*留沪中央监察委员会,讨论“清*”(即破坏国共合作,把加入了国民*的共产*员清除出去),这个会议的主席就是蔡元培。另外有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等人参加,马叙伦担任记录。同年4月2日国民*中央监察委员会再次开会,增加了陈果夫、李宗仁参加,进一步讨论清*的问题,会议的主席还是蔡元培。这些事,在高平叔编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唐振常著《蔡元培传》、周天度著《蔡元培传》中都有记述。但《蔡元培全集》把这4年间蔡元培的反共讲话和文章都删除了。全集不全,大概是常有的事。必须说明,蔡元培同意清*但反对杀人。其后,当蒋介石“四一二”举起屠刀时,蔡元培也是反对的。至于蔡元培为什么反共?各种说法不一样。先生的女儿,蔡睟盎先生有一个不同于各种史料观点的新说法,她说:“苏联共产*派来的鲍罗廷说,中国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付出500万人的生命。我父亲认为中国是个很虚弱的国家,经受不起大吐大泻,所以他反对暴力革命。”作为蔡元培的至亲,她的这个说法似应引起我们今天的学术界文史界的重视。
蔡元培的女儿认为,她的父亲向来坚持君子和而不同,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对各种理论都可以兼容。但他自己又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不肯附和。那么,何谓“是”、何谓“非”?立场不同,衡量的标准自然不一样。从维护国民*的大局出发,当然要反对与自己水火不相容的共产主义;从民主自由价值观出发,当然不赞成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以侵犯人权为特征的阶级斗争。——也许,这就是蔡元培为什么要积极推动拥蒋分共“清*”的根本原因。在蔡元培看来,扶持农工,本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完全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之下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不能以暴力来剥夺他人的生命财产。但《湖南民报》却公开宣称:土豪劣绅的地位,从农协成立之日起就宣布了死刑!“有土皆豪,无绅不劣”,革命不能讲客气,恐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这是蔡元培先生不能认同接受的。
回过头来再说从1927年3月底,至4月中旬,国民*中央监察委员会的部分右派在上海多次策划清*密会。3月28日的会议,被称为“预备会”,5名到会的监察委员中,除古应芬资历稍浅以外,其余4人都是民国元老:即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根据会议的原始记录:吴稚晖首先发言,称中共谋反,应行纠察,开展“护*救国运动”,蔡元培作为主席,不仅不制止,反而立表赞成,提出把共产*人从国民*中清除出去的建议,与国民*极右分子——西山会议派的反共同出一辙。4月2日,正式开会,监察委员增加了陈果夫、李宗仁、*绍竑3人。吴稚晖提交查办共*的呈文之后,蔡元培随即向大家出示两份材料作为证据,一份是中共自二大以来“阴谋破坏国民*”的种种决议和通告,另一份是中共在浙江“阻止入*”、“煽惑民众”、“扰乱后方”、“捣毁米铺”、“压迫工人”等若干条罪状。经过他同意,会上还审定了既有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等中共领袖,也有柳亚子、徐谦、邓演达等国民*左派人士的黑名单,将近两百人,与会者一致决定:咨请中央执行委员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这些首要危险分子,“就地知照治安机关,分别看管,制止活动”。此后,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这一部分监察委员又开了4次“清*”密会。当然,光是开密会,肯定不够光明正大,凡是都得师出有名,才能理直气壮。于是,蔡元培又在4月9日,同吴稚晖、张静江、李石曾等人一起发出3000余字的“护*救国”联名通电,痛斥联共*策的种种荒谬,严词指责工农运动,号召“全体同志念*国之危机,凛丧亡之无日,披发缨冠,共图匡济;扶危定倾,端视此举”,从而为蒋介石的“四
一二”*变作了舆论上的准备。当天下午,反动*队占领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处。接着,查封或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进行疯狂的搜捕和屠杀。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优秀共产*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光荣牺牲。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变。当日捕去共产*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员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名义,对共产*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从容就义。四一二反革命*变标志着中国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反动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完全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从此,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完全从革命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重大失败。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府,与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府相对抗。在北京,还存在奉系*阀*权,全国出现3个*权互相对峙的局面。北伐战争开始时期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农、工群众动员起来支援前线的景况从此在國民黨当局身上是完全绝迹了。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曾对那个时期國民黨的清*有过这样一句话:“我平生从未见过有杀人杀成这样的。”尊重历史,这一段时期,称蔡元培先生为国民*反共清*的首席设计师诚不为过。当然,蔡元培主张并极力促成的清*,并没有停留在“将这些首要危险分子,‘就地知照治安机关,分别看管,制止活动’”的“设计”上,而是变成了一场接一场无休无止的大屠杀,这也许是蔡元培先生作为反共清*首席设计师始料未及的。
之后一段时期,蔡元培把精力主要放在组建中央研究院,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专注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南京蒋记*府短暂的统一中国之后,蔡元培因为不满于蒋介石越来越暴露的个人专制独裁而定居沪上,极少到南京,并进而与最高当局形同陌路。1931年“九
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主义至使东三省沦入日本侵略者之手。1932年上海“一
二八”战争之后,日本侵略者更加猖狂。蒋介石仍然沉醉于个人的*事独裁,一次又一次围剿共产*人的革命根据地。蔡元培、杨杏佛等于1932年12月17日联名签署《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宣言》,进而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了中国历史上专门从事民权保障的第一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1月,蔡元培先生作诗书赠鲁迅,借以抒发他对时局的忧虑:“养兵千日知何用,大敌当前暗不声。汝辈尚容说威信,十重颜甲对苍生。”,蔡元培先生忧心如焚,郁积胸中的不满终于在1932年2月初中央研究院的一次活动中倾泄出其内心对蒋介石的极度不满。1933年,蔡元培66岁,2月10日国民*南京*部要求国民*中央解散人权保障同盟。3月12日,中山文化教育馆成立,被推为理事。3月14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与陶行知、李公朴、陈望道、叶恭绰等一百余人发起纪念会,发表缘起。4月,商务印书馆召开股东会,被推为懂事。亚东图书馆出版《独秀文存》,为之撰写序文。5月,丁玲在上海被捕,与宋庆龄等以中国人权保障同盟负责人的名义致电南京国民*中央营救。6月18日,中国人权保障同盟总干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被国民*特务杀害,蔡元培先生“哭之恸”,“极愤慨”,为其主办一切丧葬事宜,并写祭文等等,——以上这是后话。
历史常常在曲折中前进。作为*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由1927年的拥蒋反共清*到与蒋介石新*阀集团保持距离,再到1937年的促蒋联共抗日,前后十年转了一个大弯。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均无争议的历史人物大约只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蔡元培。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时,国共两*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国民*的《中央》推他为“万流景仰,高年硕学”;共产*的《新华》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蔡元培先生当年的弯道足印,只会对蔡元培先生与时俱进勇于担当的道德文章、人格操守更加敬佩。张祖涛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凤山村24组邮*编码226521电话13382362530
相关美文阅读:·民主进步与32号牢房·1926年在厦门时鲁迅对国民*的态度·蔡元培故居访记·《剑挑孔庆东》之三十四:别耍“傲慢雨偏剑”·蔡元培·发妻·“像雾像雨又像风”·难得蒋介石有这么个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