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冬意愈浓,同时也迎来了轮状病*的高发期。轮状病*是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首要致病原,几乎每个3~5岁的儿童都经历过至少1次轮状病*感染。在中国,轮状病*胃肠炎分别约占5岁以下儿童腹泻住院和门诊病例的40%和30%,约90%的轮状病*胃肠炎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
轮状病*对婴幼儿的攻击力不容小觑,家长一定不能疏忽大意,多多了解关于轮状病*的科学常识,才能将轮状病*拒于宝宝身体之外。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有哪些?
01
#传染源
患者、恢复期排*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轮状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1~3d,从发生腹泻前2天已开始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病*,在出现症状后10天仍可持续排*,免疫缺陷者对轮状病*的清除能力差,排*时间相应延长,可长达30d以上。
0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0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我国5岁以下儿童约90%的婴幼儿轮状病*胃肠炎发生于6~24月龄婴幼儿。因此,2岁以下婴幼儿是婴幼儿轮状病*胃肠炎重点预防发病的对象。
感染了轮状病*都有哪些症状?
01
#起病急
通俗的讲就是“又吐又拉”~~
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02
#表现轻重不一
轮状病*肠炎可表现为轻重不一。家长们要注意了:轻者可无发热、呕吐,仅为轻度腹泻,甚至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及电解质紊乱,也可以导致全身神经、呼吸、心脏、肝脏等多系统病变。
03
#轮状病*肠炎为自限性疾病
轮状病*肠炎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目前无特效的抗轮状病*治疗措施,治疗关键是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及并发症。记住~~没有特效治疗措施!
如何有效预防?
想要摆脱轮状病*对宝宝健康的威胁,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轮状病*的特效药物,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以及做好卫生清洁切断轮状病*的传播途径都是关键的预防措施。
一、接种轮状病*疫苗
预防轮状病*,接种疫苗是重中之重,不仅能减少感染率,还能降低感染后症状的严重度。在我国的轮状病*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适用于2个月至3岁婴幼儿,口服用吸管吸取疫苗喂入口中,需要自费接种,最好每年接种一次。正常情况下,宝宝满2个月后就可以在任何时间接受疫苗接种了,但如果出现发烧或得了其他急性疾病时,则需要延后接种。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曾经发生过肠套叠的孩子可能会不适合接种,具体情况一定要在和医生说清楚病史后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病*疫苗接种后可能会产生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发烧,轻度的呕吐和腹泻,一般情况下1-2天即会自行缓解。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或皮疹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二、增强免疫功能
疫苗也并非“万无一失”,想要真正将轮状病*拒之门外,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增强自身免疫力。首先,日常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果蔬肉蛋需要均衡摄入,特别是蛋白质类的食物,因其与免疫器官的发育、免疫细胞的形成、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关系密切,尤其不容忽视。
此外,想要宝宝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天然疫苗”维生素AD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需要家长额外为宝宝补充科学剂量的维生素AD制剂(伊可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需从出生就开始,至少坚持到3岁,为今后拥有强壮的体魄打下良好基础。适当补充儿童专用益生菌也是必要的,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来起到预防腹泻、缓解症状,对缩短腹泻病程也很有价值。
适当的运动可减少生病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增加体内抗体的产生;睡眠能让宝宝的免疫系统得到及时的休整和复原。因此,吃好睡好也是增强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步骤。
三、做好隔离清洁消*
鉴于轮状病*传染性强的特性,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病*感染。家长应格外注意宝宝的日常饮食、饮水的安全卫生。饭前便后,出门前后都要勤洗手;
尽量少带孩子凑热闹,远离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家中宝宝常触碰的玩具、餐具、家具、衣被等等也应定期消*。如果宝宝不幸感染轮状病*,要及时清理宝宝的呕吐物及排泄物,避免病*扩散传播,同时家长在护理患儿前后需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正值轮状病*高发期,家长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顺利度过“多事之秋冬”,做宝宝健康的称职守护人!
往期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