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日益发展,鹅的各种疾病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在雏鹅阶段,病*性肠炎就是一个长期困惑广大从业者的疾病,今天就病*性肠炎这个病,探讨一下其症状和防控措施。
主要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5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3天。自然感染发病的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最急性多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无前兆,发现时即呈现出极度衰弱的症状,继而昏睡死亡或死前两腿抽搐,病程为几小时至1天。急性多发生在8~15日龄的雏鹅,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离群呆立,走动无力,排淡*绿色、灰白色或蛋清样稀粪,呼吸困难,鼻孔流出分泌物,嘴端及其边缘色暗,死前不能站立,两腿抽搐,病程为3~5天。慢性多发生在15日龄以后的雏鹅,主要症状是精神委顿,间歇性拉稀,消瘦,最后衰弱而死,被治愈的也失去了饲养价值。
病变特征:肠道病变最具有特征性。4日龄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严重出血。黏膜肿胀,发亮,蓄积大量黏液。7~12日龄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严重出血。14日龄后死亡的雏鹅,小肠后段开始出现包裹有淡*色假膜的凝固性栓子,初期栓子直径约为0.2厘米,长度可达10厘米。病程延长,栓子也日益伸长,可达30厘米,直径为0.7厘米,致使小肠外观膨大,比正常大1~2倍,肠壁变薄,没有栓子的小肠段严重出血,黏膜面呈红色。栓子主要出现在小肠中后段至盲肠开口处。栓子分两类:一类粗大,直径在0.5厘米以上,充满肠腔,质地致密,长度约为20厘米;另一类是由坏死的肠组织形成,直径在0.4厘米以下,呈细圆条状,长度约30厘米。两类栓子与肠壁均不粘连。早期死亡的雏鹅,盲肠与直肠出观肿胀,充血后期出现较多的黏液,泄殖腔充满稀薄的*白色内容物。10日龄内死亡的雏鹅皮下充血、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暗红色,肝脏淤血呈暗红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较正常大3~5倍,胆汁呈深墨绿色;肾脏充血,外观呈暗红色,其它器官无明显异常。11日龄后的死鹅,除肝脏淤血,肾脏轻度充血、出血外,其它器官无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