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本首相安倍因病辞职,这病年轻人高发,癌
TUhjnbcbe - 2020/12/3 13:14:00
8月28日,北京时间16:00,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辞去首相一职,理由是「发现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决定辞去日本首相的职务。」安倍表示不设临时代理,任职到选出下一任首相为止。NHK截图事实上,这并不是安倍第一次因为身体状况而辞职。作为一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他已经被这种疾病折磨了几十年,工作时需要频繁「跑厕所」。到底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几乎不能治愈“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病,几乎要靠药物维持缓解,不能被彻底治愈,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反复发作。”专家表示,“作为慢性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感染、免疫紊乱等,但确切病因尚不明确。”UC的内镜下图像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通常来讲,溃疡性结肠炎以年轻人多一些,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20岁~40岁,以30岁为最高峰,另一个高峰是五六十岁;但总体上是年轻人多一些。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溃疡性结肠炎是否会演变会结直肠癌?通过近年来各国消化病专家对其深入的研究,医学界已经发现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根据国外的经验,病程10年的患者,很少发生肠癌,以后患癌的危险性每年上升0.5%-1.0%。曾有调查发现,UC相关肠癌的发生率10年为1%-5%,20年为5%-25%,30年之后达9%-42%。而有结肠癌家族史的UC患者,发生肠癌的可能性约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此外,UC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主要表现为疲劳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不佳等。一项基于人群的IBSEN队列研究评估了IBD患者在发病后10年期间的工作能力丧失情况,结果显示,UC患者发生工作能力丧失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8倍。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是其治疗周期较长。“溃疡性结肠炎特别强调全程的维持治疗,基本上从治疗起的5年之内患者不能停药,很多患者会在治疗3个月到半年左右,会达到缓解状态,这时候一定不能停药,大量临床实践都证明,好多患者一停药就会复发。5年之后,经过全面评估后,符合条件的才能考虑慢慢减药,最终停药。”《以上摘自报纸媒体报道》结肠镜检查:肠道肿瘤筛查“金标准”

实践证明,筛查肠道肿瘤最有效最直接的项目是结肠镜。它可完整、清晰地将整个肠道内部观察清楚,并对可疑部位可进行拍照、录像以及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50岁以上必须做肠镜检查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是在适当的年龄接受一次肠镜检查,40岁以上应该做,50岁以上必须做。90%的大肠癌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不能惧怕医生的建议,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不去面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不能不对自己负责!

肠镜检查:肠道肿瘤筛查“金标准”

提醒: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是否为高危人群,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包括:

有肠炎性疾病史;

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道疾病、糖尿病;

有下腹部放疗史;

结直肠腺瘤;

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

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

付颖,医院大内科专家、胃肠专家,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专家,医院专家组组长,从事临床消化内科工作近40多年,医院内科专家,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对慢性顽固性胃肠疾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肠功能紊乱、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等积累了丰富的诊断治疗经验,赢得广大患者的高度赞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首相安倍因病辞职,这病年轻人高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