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柯志勇
图
来源网络
新生儿产后复检,今天来了一对。不是双胞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小宝宝。
在医院,对还没有起名字的宝宝,我们习惯上是用母亲的名字加上字母B来命名。
肖玲B和晓霞B同一天在同一个产房出生,两家人出院后还有密切联系,今天就约好一起来复检了。
两个宝宝出生52天了,都是母乳喂养,但都有一个问题——肚子胀气。
所以我打破惯例,让他们一起就诊。
肖玲B出生体重3.2kg,现在体重4.6kg。精神倒是很好,在我触摸他脖子的时候马上转过头想找吃的。肚子稍胀,腹壁脂肪较薄,叩诊大部分呈鼓音。
宝宝太“苗条”了!对于这个判断,宝妈自然也是认同的。晓霞B刚刚也测量完毕,人家宝宝出生体重3.1kg,现在可是5.8kg!
能吃吗?能睡吗?
决定小婴儿生长速度的,主要还是这两个因素。
“能吃!胃口很好,每次都会吸上半个小时,吃的肚子鼓鼓的,常常不到2个小时又要吃了。平时肚子也胀,放屁特多,不臭。”
我问她:“每次都喂一侧乳房,还是两侧都喂?”
“只喂一侧。”
“为什么另外一侧不喂?收藏起来等升值吗?”
“尝试过喂另外一侧,但他已经吃饱了,不肯吸。”
“多久换侧的?”
“二十几分钟吧。”
我不得不又科普了:一侧乳房贮积的奶水一般5、6分钟就可以被吸光,后面的吸吮,吞下去的主要是空气。宝宝长时间吸吮一侧乳房,吸入大量的空气,会导致腹胀、放屁多和容易呕奶。吸奶是很费力的事,长时间的吸吮会使宝宝疲劳。关键的是,如果一侧乳房的贮积奶量不足宝宝的食量,将使宝宝的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宝宝的生长。(详见前期科普《为什么坚持母乳喂养还养不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会不会宝宝吸完一侧的奶水已经饱了呢?”
“如果宝宝每顿都吃饱,一般是相隔3个小时左右才会醒来觅食,并且体重会正常增长的。”肖玲毕竟是大学毕业的,我的这一番回答她自然容易理解。
“我想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喂哺的时候要及时换侧!”这是我对她的叮嘱。
上面的分析晓霞也认同,她的宝宝肚子也胀气,但体重不轻呀!
看着像晓霞B这样的宝宝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粉嫩粉嫩、肉嘟嘟的,不过肚子还是鼓起来了,叩诊大部分呈鼓音。宝宝吃奶速度很快,6、7分钟就吃饱了。屁也多,特别是吃奶之后。大便每天有四、五次,烂,有股酸臭味。
“可能我奶水足,宝宝吸一侧不到十分钟就饱了,确实一般睡三个小时左右。她应该不会吞下那么多空气吧?为什么肚子也胀气呢?”
“应该是存在乳糖消化不良。”我跟她讲解,乳糖是奶水中最主要的提供热卡的成分,肠黏膜有一种乳糖酶会帮助消化乳糖,如果宝宝吃奶量多,摄入的乳糖超过乳糖酶消化的能力,剩余的乳糖被肠道细菌分解产酸产气,就会导致肠胀气和大便酸臭了。(详见前期科普《乳糖不耐受与牛乳蛋白过敏》)
“那怎么办?”
“可以先用一种帮助消化乳糖的益生菌看看,效果不好再尝试用西甲硅油帮忙消气减轻腹胀,再不济就要考虑添加乳糖酶了。母乳喂养时添加乳糖酶比较麻烦,需要将奶吸出来,加入乳糖酶再温浴半小时才喂给宝宝。”
我还安慰她不要紧张,乳糖不耐受是这个年龄段宝宝相对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增大,乳糖酶活性会被诱导增加的。但随年龄增长,宝宝食量增加,一侧乳房的贮积乳汁会逐渐不足,喂哺时还是需要及时换侧。
划重点:
小婴儿肠胀气,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
①喂哺不当,咽下大量空气。
②乳糖消化不良,产酸产气。
也许有人疑惑:你为什么不提牛乳蛋白过敏呢?确实,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现牛乳蛋白过敏,部分也有肠胀气的表现。食物过敏本身是不会出现肠胀气的,导致胀气的其实是过敏性肠炎带来的继发性乳糖消化不良/不耐受。
肠胀气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有时候也会遇到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母亲进食大量的眉豆之类产气的食物之后,宝宝也出现肠胀气和放屁多的现象。也见过大婴儿和儿童由于肠道蠕动紊乱(逆向蠕动)导致小肠细菌过多繁殖出现肠胀气的病例,但这些情况毕竟是非常少见的。
宝宝腹胀,父母更担心的是宝宝会不会得了先天性巨结肠?几年前的一场闹剧“八毛门”让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病。不过先天性巨结肠属于梗阻性腹胀,患病的宝宝除了腹胀,更突出的是不排便和没有放屁,这个一般不至于误诊,如果存在疑问,去看看小儿外科即可。
内容精选
先天性斜颈,是一出生脖子就歪了吗?
婴幼儿急性感染时的饮食问题
婴儿喂养的常见误区
母乳喂养会引起新生儿*疸吗?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但缺少专业的医学知识;身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希望可以成为一座桥梁,让家长更加了解医学。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有我一路同行!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