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养鱼必看鱼不吃食的7个原因及应对措施
TUhjnbcbe - 2020/12/19 17:00:00
养鱼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鱼存在吃食不旺或不吃鱼料的现象,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开始投喂时鱼吃食很旺,集中成片,但在1小时左右即散慢游走,数量大大减少;②从投饵到结束,饵料台附近鱼的数量很少,鱼不浮出水面抢食;③在投料时,虽然有鱼但根本不吃料。

对于以上出现的三种情况,大多数都是由以下这些原因造成的:

一、寄生虫

当鱼体有寄生虫后,鱼会感到身体不适,鳃上寄生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后,鳃上粘液增多,利用氧气的能力下降,造成摄食量下降。并且容易引起“炸群”、“漫游散走”现象。

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和孢子虫等。

二、水体溶氧过低

连续阴雨天或夏季溶氧不足是影响摄食量最常见的原因,当水中出现大量轮虫、枝角或连续阴雨天等情况时,均可使水中溶氧降低,引起鱼的食欲下降。

三、有害藻类及物质含量过高

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蓝藻等,在被鱼摄食后不能及时消化,以至影响了鱼的摄食。有些藻类还含有*素,如微囊藻,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

当化学指标如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余氯等超标,或是泼洒药物和注入不正常的外源水时也会影响鱼摄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长期过高,就会对鱼的鳃部产生损伤,影响鱼的呼吸作用,造成鱼产生病理性缺氧,导致摄食量下降。

四、温差过大造成

秋季昼夜温差过大,白天气温高,水温也高,但到了晚上,气温骤降,使表层的水温急剧下降,水的密度增加,而底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层产生对流。底层无氧水携带着池底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向上层流动,水变的浑浊不堪。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的摄食。

此时,我们会发现鱼一般上午摄食不好,而下午摄食好。其主要原因是上午,尤其是早晨水中的溶氧很低,鱼摄食不好,而经过中午的阳光照射后,水中溶氧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上升。这时鱼开始摄食,而此时的养殖户喂料心切,急于把上午没有吃的料补回来,所以较平时的投喂量大。等到了晚上,水中溶氧开始下降,鱼由于吃的过饱,消化时需要大量耗氧,所以较正常时候更容易浮头。

另外,由于晚上溶氧过低,鱼所摄食的饲料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被排入水中,造成饵料浪费,增加了饵料系数。同时残饵和未消化完全的粪便又会进一步败坏水质,形成恶性循环。

五、细菌感染

很多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肠炎、出血或其它细菌性鱼病发生时,会造成鱼不摄食。有时在发病前后会出现一些征兆,程度较轻时可出现厌食。

六、用药所致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病虫害,而有些药物在杀虫的同时也会对鱼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影响了摄食。

七、换料引起

如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饲料,突然性的换料会引起鱼的不适,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应对措施

1.鱼开始摄食旺盛但持续时间不长

这时要检查鱼体,尤其是鳃部、肠道。由鳃部疾病引起的病变是鱼吃食不旺的主要原因。再根据鳃部情况一般表现为烂鳃,检测水质,看是由水体还是由寄生虫造成的烂鳃。

治疗烂鳃时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氯、醛、溴等制剂,可以选择使用聚维酮碘或中药五*保肝灵泼洒;内服选择氟苯尼考、五*粉等。同时在料台边开动水车增氧机或抛洒增氧片,可改善鱼类摄食情况。

2.自始至终鱼的摄食均不旺

主要是缺氧或中*,要仔细化验水质包括各项化学指标、水体藻相、肥瘦、浮游动物量等。

如果水瘦,那进行肥水即可。

水质过肥时pH波动变化大,可结合鱼体烂鳃情况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可注入新水。无注水条件的可泼洒净水药物,如有机酸解*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硫代硫酸钠均可降解有机质。再结合生物制剂调节藻相,如芽孢杆菌和EM菌,不主张杀藻以免败坏水质。

如果是浮游动物过多引发的溶氧不足,还可在清晨或傍晚时沿池边泼洒杀虫药物减少浮游动物量。因浮游动物在清晨或傍晚时活动力强,喜群聚池边。

化学指标主要是氨氮、亚硝酸盐、pH值、硫化氢、余氯等,其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常见引发中*的因素。

到养殖中后期亚硝酸盐蓄积成为鱼类摄食不旺的主要因素。降低亚硝酸盐要采取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增氧剂或解*剂解除亚硝酸盐的危害,至少泼洒两遍、每次量不宜过大,再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乳酸菌、硝化菌控制以防反弹。

藻相的构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藻类中*引起的鱼不吃食或死鱼现象逐渐增多。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判断水体中藻类的组成情况,尤其是裸藻中*,裸藻是含有藻*素的,对成鱼的影响虽没有鱼苗大,但同样可引起鱼不摄食,尤其是鲤鱼。

对裸藻、蓝藻占优势的池塘首先要进行解*,有机酸类对裸藻中*效果较差。对裸藻占优势的池塘使用含沸石粉类的底质改良剂,效果较好。在不施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能维持3天左右的时间鱼类正常摄食,但可能又会以后不摄食了。建议使用泼洒维生素C、葡萄糖或过硫酸氢钾进行解*也有一定效果。解*后利用菌类进行调节,使用生态益生菌,成功率可达80%。如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纳豆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植酸酶等。使用后会以隐藻、绿藻呈优势种群。

注意无论使用何种菌制剂都要注意池塘中浮游动物的量,以免引起更严重的缺氧甚至浮头。

3.鱼吃食“炸群”

鱼吃食“炸群”多是寄生虫病引起。可根据发现的虫体采取挂袋和全池泼洒方法治疗。

4.料台区域鱼密度大,但摄食慢、游动无力、趴边等

在水质检测为正常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两个原因,一是疾病的影响,以肠炎、肝胆病最常见。另一个是中*,如泼洒了杀虫、消*药物或饵料中添加药物引起厌食,要对病情进行全面调查,找出主要原因对症治疗。

首先要对养殖鱼类进行剖检。看肠道是否正常,如果肠道积水或肠道发炎,应投喂大蒜素或中草药药饵治疗。观察肝胆等脏器是否正常,如果肝胆异常,除保持水体稳定,定期使用解*产品外,应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肝药物。对“花肝”“绿肝”添加中草药、对脂肪肝以维生素C、多糖、氯化胆碱治疗。肝胆病不但影响摄食,更有可能引起细菌或病*病的暴发,所以要早预防、早治疗。

其次,如果此状况是泼洒药物引起的,要进行解*处理。解*剂的选择很重要,要了解各种解*剂的解*原理和疗效。

①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引起要使用硫代硫酸钠。

②阿维菌素使用VC。

③重金属离子使用有机酸、硫代硫酸钠、EDTA、腐植酸钠。

④氨氮中*使用有机酸、活性炭、沸石粉;

⑤亚硝酸盐使用食盐、过氧化物,不能使用硫代硫酸钠。

⑥硫化氢使用氧化性底改或过硫酸氢钾。

⑦金藻使用有机酸、黏土泥浆。

注意有机酸不能与硫代硫酸钠合用。再有,如果是因为添加药物引起鱼厌食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直到治疗结束。

5.上午或下午不吃食

主要是受天气和水质影响。

上午不吃食,下午正常吃食,很可能是水瘦或阴天。

下午不吃食而上午正常,则重点检查pH值是否太高,一般为肥水池塘,可使用有机酸和乳酸菌调节pH值。

综上所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养殖者或多或少会遇到养殖鱼类不摄食的问题,而引起鱼不吃食的原因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准确判断出引起的原因、途径,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方法,以解除这一难题。

声明:文章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点赞、在看,为生态渔业发展代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鱼必看鱼不吃食的7个原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