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气温骤降后,家长们就开始早早拉起警报,准备对抗即将来袭的秋冬季高发传染性疾病。孩子一旦不小心中招,轻则在家隔离几天无法入园,医院检查治疗,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场“噩梦”。那么,对于孩子易感的秋冬季传染疾病,家长们了解多少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明显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强。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幼儿患病需要格外注意。
如何预防?
第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第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等遮掩住口鼻,其后洗手。
第三,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如家长带有医院就诊时,应当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第四,在流感流行季节,外出应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家庭护理:
◆高热护理。高热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并采取适当的退热措施。
◆休息及饮食。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幼儿应充分休息;饮食应当注意多饮水,摄入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注意保持鼻、咽、口腔卫生。
◆密切观察病情。重点监测患病幼儿体温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2.诺如病*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感染性腹泻又称病*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症状: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消化道症状,可伴随发热、头晕、肌肉酸痛的全身症状,抵抗力弱者容易导致严重脱水。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成人及儿童。
如何预防?
第一,控制传染源。感染者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同腹泻者接触。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注意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外出归来、饭前便后要洗手;定期对居家环境进行清理消*。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病*活跃季节尽可能避免去相对封闭的场所,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家庭护理:
◆定期用含氯消*剂对居家环境进行消*,尤其是卫生间、患儿卧室及餐具。
◆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及洗漱用品。
◆在饮食上以清淡和营养为主要原则,少吃多餐,尽可能选择富有水分、易消化的食物。
3.轮状病*肠炎
轮状病*肠炎是由轮状病*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最常见的病*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节,故又称秋季腹泻。
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其中6月-2岁的婴幼儿一般症状较重,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大龄儿童、成人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经由粪-口途径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内的幼儿容易感染,高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如何预防?
第一,接种轮状病*疫苗,这是预防秋冬季腹泻最好的办法。
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用流动水把手洗干净。
第三,均衡营养。给幼儿均衡而充足的营养,促进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增强身体抵抗力。
家庭护理:
◆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在腹泻初期,家长要注意给幼儿补水,补水并不是单纯地喝水,而是给幼儿口服补液盐。
◆调整饮食。一般不建议给幼儿禁食,可以少食多餐,但要保证饮食清淡,忌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高发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的公众场所,外出活动尽量选择空气清新人少的户外,在家的时候也要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症状:发热、咽痛、咳嗽,也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局部典型症状为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
传播途径:多通过呼吸道传播,粪-口传播也较常见。
易感人群: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也可发病,但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
如何预防?
第一,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咬玩具等。
第二,疾病高发季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幼儿接触患病者。
第三,对幼儿适当普及防病知识,出现症状做好相关隔离防护措施。
家庭护理: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清洁,勤晒衣被。
◆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看护患儿的家长需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应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有必要需及时就医。
5.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
症状: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臀部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伴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和肠道传播。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
如何预防?
第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给儿童冲洗。
第二,避免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第三,疾病高发季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第四,经常带儿童到室外活动,紫外线能有效杀灭肠道病*EV71型病*,家具物品也要勤暴晒。
第五,接种疫苗。目前为止手足口疫苗只是针对肠道病*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打疫苗进行预防,但也需注意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第六,随时观察患儿病情情况,注意有无退烧、疱疹消退结痂等病情好转情况。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应及时就诊。
家庭护理:
◆增加休息,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劳累。
◆在病情初期,由于患儿口腔疼痛,会导致畏食,可以牛奶、豆浆、米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当口腔疼痛减轻后,即可食用糊状食物,尽可能食用高营养食物。
◆注意消*隔离。避免患儿与外界接触,患儿接触过的物品要彻底消*。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衣服和被褥等也要保持清洁,做到经常更换。
◆洗澡过程中注意疱疹破溃,洗完澡后及时擦干皮肤,观察疱疹出有无破溃,破溃处需要及时用碘伏消*,防止感染。
6.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伴有高热。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1-15岁儿童多见。
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应用MMR疫苗可显著减少发病率,潜伏期患者接种也可减轻发病症状。
家庭护理:
◆保证患儿休息,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可采取相关措施止痛,如可用热敷或者冷敷来减轻腺体胀痛,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痛药物。
◆尽量进食流食或者软质食物,避免使用酸性食物,多喝水。
◆注意记录症状和体征,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家长们,多了解疾病知识只是为了让我们在孩子患病时不至于慌了手脚,切记孩子患病后,根据孩子实际病况,有效快速寻取医生帮助才是良策。衷心希望所有的孩子和家长们,都能远离秋冬高发传染性季病,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
图片、文字:摘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