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龄肉种鸡零星发病,排*褐色或黑褐色稀粪;剖检可见小肠肠管肿胀、出血明显,肠壁增厚,有大量出血斑点,局部覆盖*褐色伪膜,肠粘膜坏死、脱落,内容物腥臭;细菌培养菌落呈磨面灰色圆形,有溶血,菌体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初步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因此,诊断肉种鸡患有坏死性肠炎。
关键词:
肉种鸡;产气荚膜梭菌;坏死性肠炎;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散发性传染病,又称为肠*血症[1,2]。本病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松、排出*褐色至黑褐色的煤焦油状稀便和急性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剖检腹腔恶臭,可见小肠肠管肿胀,出血,粘膜坏死脱落,形成棕*色伪膜,肠内充满褐色或黑色稀便,有腥臭味[3,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自然条件下2~8周龄的小鸡多发,成年鸡发病率较低,死亡率通常在2%~8%之间。临床上易与球虫病、非特异性肠炎等疾病相混淆,如治疗不当,易造成养鸡场巨大损失[5,6]。本文对一例肉种鸡发生坏死性肠炎的诊治过程汇报如下。
1发病情况
年6月,山东省潍坊市某肉种鸡饲养场只日龄平养肉种鸡陆续出现残弱鸡,1栋鸡舍突然出现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排*褐色或红褐色稀粪,甚至水样粪便,伴有肠粘膜脱落的情况,鸡群生产状况下降,产蛋率、受精率下降,死淘率上升,未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病鸡多只,死亡只。养殖场长使用抗球虫药和土霉素治疗4d,病鸡腹泻症状稍微减轻,粪便颜色、形状没有改善,死亡也没有大的改善。2临床症状
多数发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羽毛逆立,鸡冠色淡,呈灰白色。粪便少数呈*白色,大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稀水状、泡沫状或煤焦油状。部分鸡粪中含有脱落的肠粘膜或暗黑色血液。个别鸡嗉囊积液,病鸡口流涎。3剖检变化
对发病鸡和死亡病鸡进行剖检,发现病鸡消瘦,脱水,鸡冠肉髯苍白。口腔食道内发现混有饲料的胃液,腹腔内有难闻的臭味。小肠中后段肠管肿胀、出血明显(图1A)。肠壁局部覆盖*褐色伪膜,增厚(图1B、C、D),有大量出血斑点(图1D、E),肠粘膜坏死、脱落(图1F),内容物散发腥臭味。4实验室诊断
球虫检测未发现球虫卵囊;无菌取小肠粘膜接种至血琼脂平板,37℃厌氧培养24h。菌落呈磨面灰色圆形,边缘整齐,菌落溶血,见图2。挑取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单个或成对或长链状排列,见图3。
5诊治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细菌分析鉴定,确定此肉种鸡患的是坏死性肠炎。建议先使用长效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新霉素饮水,连用5d,鸡群死亡得到了控制,鸡群的采食和精神恢复正常,粪便也基本正常,然后使用复合电解多维连用两个疗程,随后产蛋率和受精率等也有所回升,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
6讨论
诊断本病的关键技术是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细菌分析鉴定。病鸡排*褐色至黑色稀粪是本病的主要典型症状;小肠肿胀、出血,肠壁增厚,覆盖*褐色伪膜,有大量出血斑点,肠粘膜坏死、脱落,内容物腥臭,呈*褐色至黑色等,均是本病剖检的典型病变;细菌分离培养菌落为呈灰白半透明的磨面、溶血、革兰氏阳性的粗大短杆菌。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是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鸡消化道的常在菌[1,4]。鸡的免疫力低下或某些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的发生,一些能使肠粘膜损伤的疾病如球虫感染也会导致坏死性肠炎的发生[7,8]。因此,鸡坏死性肠炎的治疗一般采取消炎、增强免疫、消除应激等措施。本病例应用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和电解多维饮水配合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认准本病的典型症状、剖检变化和细菌分离鉴定特点是诊断本病的关键,与球虫的鉴别诊断也很重要,球虫发病伴有坏死性肠炎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现场解剖结合实验室诊断共同确诊。另外,治疗本病时要同时考虑抗炎、抗球虫、增强免疫配合抗应激,才会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
李惠敏,李安平,朱连勤,高善颂,王金勇,陈甫.一例肉种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J].家禽科学,(03):29-31.家禽科学杂志征订方法
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六)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五)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四)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三)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二)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一)新冠防控常态化家禽养殖更应重视生物安全浅析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8倍稀释血清可有效评估种鸡群沙门氏菌的感染当前水禽主要疫病的防控要点(下)当前水禽主要疫病的防控要点(上)禽业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