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
TUhjnbcbe - 2021/2/5 23:31:00

鱼类养殖中,烂鳃病最为多见的疾病,几乎在所有的养殖品种且不同规格的鱼类中都会爆发。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故称为"老三病"。烂鳃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如果没能及时有效治疗将造成重大的损失,是水产养殖过程危害最为严重的病种之一。

一、烂鳃病的类型

烂鳃病最常见的有两种: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该病主要的流行季节为4-11月,其中6-9月为发病高峰期,水温越高越容易爆发。

细菌引起的烂鳃病,该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而言,健康鱼体不易感染,当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时,此病就越容易暴发。

二、简单区别鱼类烂鳃病的方法

烂鳃病,病因不同,病种也不同,用药当然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用肉眼感观可以简单区别不同的鳃病。

1、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鳃丝有时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大多呈白色。

2、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鱼病,在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

三、烂鳃病的防治措施

无论什么因素引起的烂鳃病,以预防为重,治疗效果欠佳。

1、改善水质。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月调节水质一次,控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生石灰、调水改底剂等。烂鳃病往往是因水质恶化与塘泥腐臭的原因引起,这种恶劣水环境又特别容易引发细菌性烂鳃病,同时也会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中华鳋等寄生虫性烂鳃病。

2、保肝护胆提升免疫力。

肝胆疾病的发生会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继而引发细菌、病*、寄生虫等各种疾病。出现死鱼,解剖后发现生病的鱼一般都有肝胆问题,我们才恍然大悟:肝胆问题引起的免疫力问题必须提前重视起来!

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够保护肝胰脏,修复肝胰脏的损伤,促进肝胰脏的解*排*,提高自身免疫力。

3、斩断入侵途径。

寄生虫撕裂的伤口是病原入侵途径之一,寄生虫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杀不完也杀不绝,使用杀虫药会严重降低了鱼体的免疫力,不仅没有达到保护鱼体健康的目的,反而给病原入侵提供了完整的要素。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常用盐酸氯苯胍的,鱼更容易得腮出血;常常杀虫的池塘更容易发生败血症、疱疹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实请及时联系删除。

天纳图水产技术服务咨询杨经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