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消息据日本放送协会NHK28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健康问题辞去日本首相一职,理由是由于溃疡性大肠炎复发,需住院治疗至少一年。
报道指出,年安倍第一次担任日本首相,成为首位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的首相。然而,年9月,安倍突然以身体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务,当时没有发现任何先兆。年12月,日本举行众议院选举,安倍率领自民*赢得大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此后,安倍就连续执*至今。
安倍在8月17日和24医院就诊,有关其身体欠佳的消息一直未断。在日本*府和执**内部,对于安倍的健康状态也是众说纷纭。
什么是溃疡性大肠炎?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colitis,简称UC)是形成糜烂及溃疡的大肠炎症性疾病,主要侵害黏膜及黏膜下层。直肠一定会有炎症产生,原因不明,出现腹泻、便血、发热、频脉、贫血等症。一般由腹泻及粘血便开始,粘血便持续时间较长。随着病灶范围的扩大,逐渐出现腹痛、发热、脓样便等。
溃疡性大肠炎有哪些症状和特征?溃疡性大肠炎患者以腹泻和血便为典型症状,有时也会伴有痉挛性的持续腹痛。重症患者还伴有发烧、体重减少和贫血等全身症状。除了肠道问题,皮肤、关节甚至眼睛都可能出现一定异常。
按照病程和病理等特征,该病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照病变进展方式,分为全大肠炎、左侧大肠炎、直肠炎;按照病期,分为活动期和缓和期;按照症状轻重程度,分为轻症、中症、重症;按照临床经过,分为初次发作型、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发作型等等。
溃疡性大肠炎的发病年龄峰值约为男性20到24岁,女性25到29岁,并且从幼年到老年都有发病可能。而且男女比例约为1比1,不存在性别差异。该病在日本国内有约22万病人,发病率大约是每10万人人,而欧美国家可能会达到这一数字的两倍。
△溃疡性大肠炎的发病年龄
关于溃疡性大肠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根据推测,这个疾病与肠内菌群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也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溃疡性大肠炎存在家族性发病案例,因此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在欧美患者中,患者约20%的近亲属存在顽固性肠炎(溃疡性大肠炎或者克罗恩病)。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在尝试对可能造成该疾患的遗传基因进行定位,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从本质上来说,溃疡性大肠炎可能是在遗传和饮食等内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病的。
溃疡性大肠炎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首先,需要排除其它造成血便的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即对可能产生腹泻、血便的病原菌进行检测,从而排除这些疾病的可能性。之后,应对患者进行肠内窥镜检查,在肠镜下,对炎症和溃疡的形态以及受到侵犯的肠管区域进行观察。最后,采取大肠粘膜表面样本,进行病理活检。经过以上诊断步骤,大部分溃疡性大肠炎的患者可以得到确诊。
溃疡性大肠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重症病患或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完全根治该病的药物疗法尚不存在,但很多药物都能起到缓解肠道炎症的作用。这也符合日本共同社此前的报道,在安倍第一次内阁期间,他因溃疡性大肠炎病情恶化而辞职,但此后随着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他在第二次组建内阁后一直承担繁重工作。
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相当顽固的疾患,虽然大部分患者初次发病后,经过治疗均可以得到缓解甚至临床上的康复,但经过一段时间病情大概率又会反复。因此,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大肠处在缓解状态。
发病7-8年后,少部分病患会出现合并大肠癌的可能性,因此定期进行肠内窥镜检查十分必要。实际上,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最终发展为大肠癌的患者仅占很少一部分,除去不得不接受外科切除手术的重症患者,大部分患上该病的人都能享受和健康人同等的生活质量。
由于人类目前对溃疡性大肠炎的了解仍然不多,这种疾病给很多患者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经常性出现腹泻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无论如何,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应有一定的敏感度,工作再繁忙也要抽出时间进行定期体检,这样才能在异常状况发展到更加严重的程度之前进行有效治疗,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
大医集全科中心大医集是一家专注全方位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依托旗下健康医疗服务中心,融汇中西方管理理念,深度践行“预测性、预防性、参与性、个性化”的医疗新模式。
以“上医治未病”为理念,融古今之精萃,采中西之精华,致力于“测/调/保/疗/养”全生态链健康产业一体化闭环发展,深耕预防医学、功能医学等领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高端体检、疾病检测、综合诊疗、家庭医生、职场医疗、海外就医等多维度的健康保障体系服务。
大医集——有人管的深度体检
尊贵/专业/私享
Add:中国宁波海曙段塘西路号
Te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