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辞去首相职务一事成为焦点,辞职原因是受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发作等影响。
在当天记者会上,安倍晋三介绍,13年前因溃疡性结肠炎突然发作,他辞去了首相职务,当时给国民带来非常大的疑惑和不安。之后,安倍晋三又重新担任首相,在近8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努力控制该疾病。今年6月定期身体检查时发现该病再次发作的迹象,7月中旬身体状况突然恶化,8月上旬确认溃疡性结肠炎再次发作。
这令大众的目光落在了溃疡性结肠炎上。这到底是种什么疾病,让日本首相饱受折磨?
一、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简称溃结,是一种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时,肠道免疫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并具有极高的复发可能。该病发病的高峰是在15-25岁,这与安倍在初中发病的经历符合。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UC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病情轻重与病变范围、临床分型及病期等有关。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系黏膜炎性渗出糜烂及溃疡所致。
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的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表现为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2)全身反应
1.发热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的活动期,呈低至中度,高热多提示有严重感染、并发症或病情急性进展。2.营养不良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三、溃疡性结肠炎为什么会导致肠癌呢?
长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直肠癌的原因之一在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刺激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细胞增殖调控的相关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转运加速,进而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其发生机制涉及染色体与基因改变、胃肠道微生态与免疫反应异常和细胞因子的参与等诸多方面。
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长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行结肠癌筛查,目前主要依靠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活检来监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和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参照国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的最新共识意见认为:
对病程8~10年以上的所有溃疡性结肠炎均应行一次肠镜检查。
如为E3型(即广泛性结肠炎),以后隔年复查一次,病程达到20年后每年复查;
如为E2型(左半结肠炎)病程达15年后隔年复查一次即可,直乙状结肠炎患者,或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至少2年1次,并作多部位活检。
如为E1(直肠炎)型癌变几率较小,故不必复查;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从确诊之日开始每年复查肠镜。
四、对于发展为肠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肠癌患者家属需重视早筛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白皮书》数据显示,有1名以上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时,该个体患结直肠癌的总体风险比为2.24,当家族中有2名以上亲属患有结直肠癌时,总体风险比将增至3.97。
所以肠癌患者的家属进行早筛是非常有必要的,早筛可以预防肠癌的发生,目前能够有效的检测手段。
除了肠镜以外,也可以在家通过粪便DNA基因检测了解自身的肠道健康,有着无创、无痛、非侵入的优点,且全肠道无检测盲区。
2.肠癌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
肠癌患者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可以多吃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
另外,肠癌患者需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3.适当运动,积极预防肠道疾病
肠癌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运动强度和方式要适当。
除此之外,肠癌患者需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这也是属于肠癌的注意事项之一。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
★特色中科★★本月活动★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