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轮状病*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一般发生在秋季寒冷季节,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份是高发季节,常侵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重症病例,较重的病例表现为突然发病,包括发热、呕吐、腹痛、水样便,但不含粘液及脓血,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目前尚无特效抗病*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
二、合作单位
医院
三、治疗方法
共收入例小儿轮状病*肠炎,平均年龄为2.5-41月。入院时病程3.15±2.01天,大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量不等,无粘液及脓血便,无腥臭味,大便常规见脂肪球,少数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无致病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均阳性。发病初期基本均有发热、呕吐,合并轻度脱水89例,中*脱水42例,低钾血症12例。
?实验分组
对照组:例,蒙脱石散口服,并给予补液。
观察组:例,蒙脱石散口服,并给予补液,加服胃肠安丸(1岁以下:每次1粒,每日3次;1岁---3岁:每次1.5粒,每日3次;3岁以上:每次2粒,每日3次)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呕吐、退热和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疗程、治疗3天后有效率。
四、实验结果
胃肠安丸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如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3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为60.9%。
五、结论
轮状病*肠炎是自限性疾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胃肠安丸组方中君药为沉香、木香、檀香及麝香,有芳香化湿、理气和胃、通经止痛之功效,臣药中大*及巴豆霜均有消积导滞的作用,其中大*味苦性寒,能荡涤胃肠积滞,对湿热证有很好作用。且胃肠安丸的药效学基础体内、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明显抗病*作用。
胃肠安丸作为轮状病*肠炎治疗药物被纳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最新发行由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路径释义·小儿内科分册》中,是该指南唯一推荐的治疗轮状病*肠炎中成药,为产品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儿科领域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