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诺如病毒蠢蠢欲动,这份防控指南请收好
TUhjnbcbe - 2023/9/2 23:40:00

往期精选

新学期同学们又开启了

集体生活模式

新学期带来的不仅是

团聚的喜悦

还可能会有聚集性的传染病发生

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

是这种病*感染的高发期

它就是诺如病*

在人群密集的校园里

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该怎样预防诺如病*

保护孩子不被“欺负”?

老师和家长们都要学习!

诺如病*原名诺瓦克病*,属于杯状病*科。该病*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

所有人都普遍易感该病*。人体感染诺如病*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因此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诺如病*。诺如病*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流行的高发季节。每隔2-3年还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新变异株。

诺如病*潜伏期很短,通常12-48小时。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可能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成年感染者中腹泻更加常见,儿童感染者中呕吐更加常见。

诺如病*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诺如病*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被诺如病*感染后可以经过粪便排*,也可以通过呕吐物排*,症状消失后仍然可排*。诺如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食用被诺如病*污染的食物(贝类、蔬果)或饮用被诺如病*污染的水(桶装水和井水);

触摸被诺如病*污染的物体后,未彻底洗干净双手,再接触到自己的口而引起感染;

与感染了诺如病*的患者接触而感染,如照顾患者或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

诺如病*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就可康复,但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感染诺如后可能会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诺如病*急性胃肠炎目前无特效药物,无疫苗。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服用口服补液盐(ORS)能帮助患者补充水分和平衡电解质。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如吐泻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诺如病*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同一个人可能重复感染同一*株或不同*株的诺如病*。划重点→所有人对诺如病*都普遍易感!

洗手,洗手,还是洗手!

洗手,讲究一前一后→“准备食物前、进食前、照顾婴幼儿前等”;“上厕所后、回家后、接触污染物后等”。随时保持手卫生!洗手建议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清水至少清洗20秒。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充分清洗水果蔬菜,烹饪时注意区分生熟用具,当食用贝类海产品时应彻底煮熟。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患病期间最好居家隔离。特别是食品加工者、护工、幼儿园保育员等从事服务类工作的患者,应立刻脱离工作岗位,居家隔离休息至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恢复工作。

给家长的建议

1.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

2.勤清洁:经常打扫居室,常清洗、消*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3.勤通风: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又差的公共场所,家里每天要开窗通风。

4.勤观察: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

5.吃熟食: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6.清积水:及时清理门前屋后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

给学校的建议

1.落实晨、午检:每日落实学生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如患传染性疾病,需隔离期满并按要求接受复学证明审验合格后方能入校入园。

2.严格管理病例:学校员工或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居家观察休息。

3.及时进行处置:校园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要迅速按要求做好相关人员的隔离转移和现场消杀、场所停用等应急处置,全力控制疾病传播。

4.及时报告情况: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及相关行*部门报告。

5.加强开窗通风:加强教室、宿舍、午休室等场所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清洁打扫,定期做好玩具、教室、公用活动区等的清洁消*工作。

7.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打喷嚏要遮掩口鼻等。

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

除了诺如病*

还有流感、手足口病等

多种病*来袭

预防最重要

让我们一起行动

共同为孩子的健康

保驾护航

来源:内容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成都疾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诺如病毒蠢蠢欲动,这份防控指南请收好